明明身体不适,腹泻、头疼、失眠......哪哪儿都不舒服,就诊后却找不到病因——在你身边,是否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案例?实际上,这有可能是精神出现问题了,身体正在发出“求救信号”!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心理疾病像感冒一样普遍,与2年前相比,心理精神科门诊患者数量提高了10%,而青少年人群相较5年前已经上升了50%。央视专家指出:精神疾病也有“求救信号”,且常常表现为躯体症状,人们要学会识别这些信号,并及时就医。
躯体化障碍是精神心理疾病吗?
躯体化障碍,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虽多方就医,经各种医
学检查证实无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仍不能打消患者疑虑的一类神经症。
躯体化障碍与普通的躯体疾病的区别在于没有明确的病因机制或器质性病变基础,可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且持续存在,一般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至少要求半年以上病程,有的诊断标准中要求症状存在两年以上。
躯体化障碍有哪些常见症状?(1)疼痛:这是很常见的症状且部位很广泛,如头部、颈部、腹部、背部、关节、四肢、胸部、直肠等各种性质的疼痛,不固定于某一处,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或排尿时。
(2)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别不适。胃肠道检查有时仅见浅表性胃炎或肠道激惹综合征,与患者严重的躯体症状不符,难以解释患者经常存在的严重症状。
(3)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功能障碍可见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碍、经期紊乱、经血过多,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等。
(4)假性神经症状: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尿潴留、触觉或痛觉缺失、复视、失明、失聪、抽搐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等转换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证据或阳性体征。
为何会产生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的影响因素可能包含以下几种:
个性特点:敏感多疑、对身体健康过度关心的人容易患此类疾病,他们对躯体感觉的敏感度较高,容易将不适感放大而感到痛苦。
生理因素:有观点认为,躯体化障碍患者可能存在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障碍,导致对内脏器官活动的注意力增加,各种生理感受明显超过常人,形成了躯体化障碍。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不擅长表述内心的不适,或者很难将心理上的痛苦与躯体上的难受区分开,在向医生表述时也只诉说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该如何治疗?躯体化障碍常常会成为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等的伴随症状,治疗方式也与其类似,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在于让CES通过耳垂部位的皮肤接触,释放α波活动功率,降低了β波活动功率,调节脑部元素平衡。药物治疗常采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
所以,如果你总是感到身体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却总也检查不出问题,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躯体化障碍,及时咨询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cfxyy/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