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传染病
预防小指南
阳光花园幼儿园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猩红热、登革热、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易发季节。
一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病孩子要居家隔离治疗至所有症状消失后2周,方可返校复课。
二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此前称为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可通过食物、水和接触传播,具有高感染性,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腹泻和胃肠炎的首要病因。诺如病毒是近年来引起学校感染性胃肠炎群体暴发的主要原因。
暴发传染途径主要是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以及人-人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三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口、鼻黏膜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高热骤然发生,皮肤在24小时内弥漫发红及满布猩红色小点,口周苍白,咽部显著充血,舌因舌乳头红肿而呈杨梅状。出疹后经5~7天,红斑开始消退,以后皮肤脱屑。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引起。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预防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
1.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cfxyy/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