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临床兽医在一线服务过程中,腹泻是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但是腹泻的种类和原因众多,如果不能正确的判定发病原因找到根源就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能够准确的判定发病原因才是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临床经验来进行分类诊断,本分类区别于其他常见的一些分类方法,因为笔者没有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室检测条件,所以更偏重于临床经验。
现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哺乳期腹泻以及断奶仔猪腹泻。
我们先笼统的,把这两个阶段的腹泻统一分类分为营养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环境应激性腹泻、原虫性腹泻、母源性腹泻。
首先我们来看营养性腹泻:营养性腹泻,我们也可以称为一过性腹泻,这种一过性腹泻一般不会造成仔猪的脱水伤亡,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一过性腹泻就会导致继发其他病原性腹泻,从而引起脱水死亡。这种腹泻发病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提供给仔猪的食物不适合于肠道的消化环境。导致肠道出现自我保护性的腹泻。其中包括哺乳仔猪5到7天的一过性黄白痢;15日龄左右的黄白痢;断奶仔猪断奶换料引起的过料性腹泻。首先来看7日龄左右的黄白痢,这个时间的黄白痢大多是因为母猪加料过快,或者蛋能比例失调,蛋白含量过高,出现仔猪蛋白不耐受性腹泻。此时,可采取母猪减料。或者适当添加油脂,调整蛋能比就能有效缓解腹泻问题。
第二个表现是哺乳仔猪15日龄左右的一过性黄白痢。此时仔猪的黄白痢多呈现油膏状。一般持续3到5天,仔猪会自主耐过,但也有部分情况因为环境恶劣继发细菌性球虫性病毒性等其他因素的腹泻出现水样腹泻导致脱水死亡。此阶段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哺乳后期的母猪采食量没有跟上,母猪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产生长链脂肪奶,仔猪不能消化而出现腹泻。我们也可以通过饲料中添加油脂等方式来改变蛋能比例,从而缓解此阶段的腹泻。如果腹泻情况比较严重,我们也可以采取强制断奶的方法。不让仔猪继续吃母乳,改吃开口料,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第三种营养性腹泻就是断奶仔猪断奶过程中出现的过料性腹泻。这个问题的发病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的仔猪由此液态的奶水变成固态的饲料,肠道功能、消化酶、菌群等各项措施没有跟上而出现的消化不良。解决它的根本途径是仔猪早期诱食,使仔猪很早的去适应固态饲料,还有增加仔猪的胃肠功能的发育,使仔猪更快的建立起完整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系统,此时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有利于肠道的添加剂,比如说微生态类制剂、中药类制剂,这里推荐山东德州神牛药业的统顺。此时一定要控制住的采食量,不能让其吃得过饱。少食多餐缓慢适应。
以上营养性腹泻主要发病原因还是我们的思维管理出了问题,所以针对哺乳仔猪的营养性腹泻,我们要采取使用标准配合料不能偷工减料,注意蛋能比例。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饲料蛋能比例过高,能量不足,原因是现在的很多玉米质量不过关,能量不足。按照饲料的标准配方配制会出现能量不足的现象。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哺乳母猪料的时候要选中高档浓缩料,因为很多厂家会在浓缩料里添加全脂膨化大豆类补充油脂的原料。可以试着在哺乳母猪料里边配合百分之一的油,考虑到生物安全问题,建议使用植物油,但如果能够保证弄到纯净的动物油会更有利于吸收及利用。第二类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是我们哺乳仔猪常见的腹泻种类看,在管理条件较差,卫生条件差的猪舍容易出现,主要的病原是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又称为副伤寒,最近几年比较少见,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急性腹泻,耳朵皮肤发紫发蓝。最终死于肠毒素中毒。而大肠杆菌性腹泻往往是继发于营养型腹泻和病毒性腹泻之后。原发性的较少。也是我们这段时间来进行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第三种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这两年对养殖业造成损失比较大的一类腹泻这类腹泻的主要致病源保括流行型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伪狂犬、猪瘟,甚至蓝耳病毒、圆环病毒都有所参与。去年冬天经过大量的流行腹泻临床的防控以及治疗的参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流行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还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为部分猪场采用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进行两次的加强免疫,有一定的防控能力。腹泻的发病率有所降低,发病之后的死亡率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是采用为胃流轮三联苗只做一次的,并不能有效防控此病。所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现在行业里边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轮状病毒只是一种炒作和噱头,简单打个比喻轮状病毒其实就是一个打酱油看热闹的,他并不是病毒性腹泻的致病病毒。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样的区域内使用同样的疫苗采取同样的两次加强型的免疫方案,免疫效果也有很大的区别。经过临床抽样检查,发现免疫效果不好的猪场里面都存在蓝耳病毒的参与。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防控方案:在防治传染性胃肠炎以及流行腹泻的过程中同时同步进行蓝耳病毒的防控。主要的方案就是通过中药或者生物制剂类,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蓝耳病毒的潜在危害。解除蓝耳病毒引起的机体的免疫抑制,这样会使机体对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腹泻二联苗产生更有效的免疫应答。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蓝耳的防控方案主要集中在药物防控,采用中药内以及泰万菌素类进行防控,不建议采取疫苗免疫措施。因为蓝耳疫苗本身就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所以在病毒性疾病防控的关键期,一般不要进行蓝耳疫苗的免疫。它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还有猪瘟和伪狂犬两个病毒性疾病导致的仔猪三天左右的顽固性腹泻。虽然发病阶段和营养型腹泻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他们表现的更为顽固,采取治疗措施后会有一定的缓解,但是一旦停止药物干预就会复发。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思伪狂犬和猪瘟的基础免疫情况。规模较大的猪场,可以通过每年采取抽样检查监测猪群伪狂犬猪瘟的母源抗体以及免疫抗体的存在情况。特别是针对伪狂犬野毒的抽样检查来看猪场是否存在伪狂犬野毒的感染。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够做到猪瘟一年跟胎或者是普免达到三次,伪狂犬跟胎或者普免达四次以上,基本上都能做到基础免疫合格,而伪狂犬的出生0到3日龄的滴鼻操作是要区别于注射操作的,他更能够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产生更有效的防护。第三类腹泻时环境应激性腹泻。这个主要是指的断奶仔猪的腹泻,断奶仔猪断奶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环境温度控制以及转群操作,导致仔猪出现神经性紧张以及温度应激性肠痉挛出现的腹泻,我们称之为环境应激性腹泻。这些腹泻必须找准原因,改善操作的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条件才能够根治,不然也会形成治疗误区,用药就好,停药就犯,最终导致姜猪的出现。转群过程中可以使用抗应激药物进行提前防控,可以采用神牛维安泰注射1毫升。第四类腹泻:球虫性,球虫性腹泻主要危害哺乳10日龄内的仔猪,多发生于淮河以南地区的土质地面养殖的猪场,一般产床卫生合格管理得当的猪场不会发生。它的临床表现就是急性腹泻,并且腹泻物中夹带出血。镜检会看到虫卵。治疗方案就是口服托曲珠利类抗球虫药,也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口服。第五类腹泻:母源性腹泻,主要是母猪奶水有热毒,一般发生于母猪泪斑多,毛色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母猪通过奶水代谢妊娠期间积累在体内的毒素(霉菌毒素,细菌内毒素,代谢毒素等),仔猪就会腹泻,这种腹泻也比较顽固,一半不好治疗,短时间内无法清除母猪体内毒素,所以只能寻找奶妈寄养仔猪,腹泻就会停止。提前预防是关键,平时注意饲料原料的选择,避免霉菌毒素超标,使用脱霉剂。针对带毒比较严重的可以使用神牛药业的母猪清毒计划,在母猪临产之前清理干净体内毒素。而猪群一旦超过70日龄腹泻问题就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如果再出现顽固性腹泻,首先考虑饲料的质量问题。其次,考虑猪群是否存在伪狂犬的感染,现在阶段为狂犬的亚临床表现,主要是一百斤左右的猪出现顽固性的腹泻和顽固性的咳嗽和喘气。此时如果通过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是分析总结出免疫有漏洞,可以进行伪狂犬的补免,每头猪三头份,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最后再说一下猪群腹泻过程中的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
我们分清楚病因之后,需要时间来解决根本的发病病原。但是,特别是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保育猪,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控制住临床的腹泻症状,仔猪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或酸中毒导致死亡,没有有效的治疗时间。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治疗的手段来争取治疗时间,缓解仔猪酸中毒和脱水的情况。首先我们对哺乳期仔猪的腹泻的母猪进行母猪是喂过奶止痢的药物,一般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白头翁散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白头翁散的首要事项是药量一定要足,如果仔猪腹泻比较严重,可以采用母猪插胃管灌服的方式,因为白头翁散的味道比较大,母猪可能不太喜欢吃。仔猪要适当的使用口服性的药物,减少使用注射性的药物,而口服性的药物要选用鞣酸蛋白或者蒙脱石散类的吸附性肠黏膜保护剂来进行涩肠止痢。同时可以配合庆大霉素。控制细菌的继发性感染。而断奶仔猪可以采用益生菌类的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交替使用。来改善肠道环境。同时所有的腹泻猪都要适当的补充口服补液盐。哺乳仔猪用水槽,断奶仔猪可以把口服补液盐加到饮水系统里。防止仔猪脱水。在腹泻重症期可以饮水小苏打来纠正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防止酸中毒。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当然还是那句话,因为都是临床兽医,所以很多都是临床经验,希望有行业内高手来交流看法。
可添加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