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患者,几天前吃了难消化的煎饼之后,出现一次腹泻。之后就开始出现胃部隐痛,兼有胃胀气打嗝。还有,最近很容易抽筋,拿筷子手指也会老要抽筋。
提到抽筋,这位患者跟多数人一样,第一反应,是不是缺钙呀?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中西医各自怎么看待、治疗胃胀、胃痛、抽筋。
西医定义:胀气可能是胃、肠道疾病的一个症状,要区分位置在哪里。胃胀气有可能是炎症,引起胃动力不足,胃蠕动减缓,造成食物蓄积。腹胀一般是肠道问题,例如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炎症。还有,生活压力、情绪紧张、食物过敏等,均可能引起胀气。
西医诊断:做B超,查查肝胆系统,除外脂肪肝、胆囊炎等疾病引发的胀气。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致病菌会造成胃炎、溃疡病等,引起胀气。如果是胃病高危人群,例如胃胀很长时间,年龄比较大,平时有烟酒嗜好,需要做胃镜检查,排除溃疡病、食道癌、胃癌等重大疾病。
西医治疗:胀气有多种原因,治疗方法也要因人而异,肯定不能一种药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是胃肠动力不足,蠕动功能减缓,可以服用增加动力的药物,例如吗丁啉、莫沙必利、六味安消散。如果是肠道菌群失调,可以服用益生菌药物平衡肠道菌群,或者食用一些含益生菌的保健品或食品。如果是炎症、溃疡、胃癌,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中医定义:胃胀在中医称为痞满。涉及到三个脏器:肝、脾、胃。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胃是接受食物的,脾是消化食物的。如果胀气表现是食欲不好、什么都不想吃,这是脾出了问题。如果很想吃、但吃完胀气,就是胃出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肝的问题,肝主情志疏泄,肝有问题的人情绪容易波动大。中医认为,不顺的肝气可以横逆犯胃或者犯脾,影响消化,引起胀气。
中医诊断:通过脉诊、问诊、舌诊,有条件的话结合触诊。5-10分钟可以完成诊断。根据诊断获得的信息,结合中医理论,可以分为食滞内停、痰饮内阻、湿热阻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证型。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原则,例如:消食和胃,行气消痞,等等。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针对各种胃炎、胃溃疡等详细的病名,西医如何看待和治疗,不在此处展开。
中医: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中医诊断、治疗:与痞满的病症类似。详细略。
西医:抽筋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肌肉持续收缩而无法松弛。引起抽筋的原因有很多情况。例如,做剧烈运动前没有热身、持续的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甚至猛喝水都有可能导致抽筋的发生。
中医:抽筋的病机在于“血不荣筋”,也就是说,抽筋的原因在于血液不能联通筋骨血肉,他们之间的营养传送和代谢就会产生障碍。《黄帝内经》上提到,主管筋骨的是肝。肝血的滋润能使筋骨柔软伸缩,但倘若得不到肝血的滋润,筋骨不能伸展,就容易引起痉挛的发生。
接下来,为大家分析最初提到的案例。
女,47岁。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吃了难消化的煎饼之后,出现一次腹泻。
之后就开始持续出现胃部隐痛,兼有胃胀气打嗝、很容易抽筋,拿筷子手指也会老要抽筋。兼症:口干、舌头有轻微灼热感,两肋轻微不适,大便正常偏黏。
网络诊断,无脉象信息
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差,导致吃了难消化的煎饼后,出现一些列症状。从舌苔看略有湿热象,舌质偏红,也证明有里热,这与兼症的相一致。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测,患者可能出现食滞内停且化热。
至于抽筋,可能与胃胀胃痛并无直接关联,那么病因是什么呢?
按照前面的分析,47岁已近天癸绝的更年期,自然首先想到肝血不足,并且兼症的也提示与肝血不足有关。
因此,诊断病机为:脾胃虚弱、食滞内停且化热、肝血不足
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滋补肝血
白芍15炙甘草15大枣2枚大米(一小把)麦冬15山楂15神曲10莱菔子12陈皮9连翘6茯苓15姜半夏12枳壳12木香10砂仁9香橼10佛手10党参20炒白术25
3付,饭后温服
2付服用后,胃痛、胃胀气、抽筋、口干等诸症全部消失。
中西医治疗方面的对比
中医诊断只需要10分钟,处方最多20分钟,加起来只需要30分钟。
治疗费用:一百来元。
汉唐经方传承,效仿倪师,传承古中医,提倡并发扬光大经方,以弘扬中医文化以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中医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欢迎将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