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炎症性肠病患者该如何
选择肠内营养的途径?
肠内营养途径包括口服、鼻胃肠管、胃造口或空肠造口。每天口服肠内营养超过千焦时,建议管饲。鼻胃管、鼻肠管、经皮内窥镜下胃或空肠造口、手术胃造口属于管闻。管饲主要有重力持续滴注和肠内营养泵连续输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短时间营养支持可采用鼻胃管或鼻肠管方式,长期可选择胃或空肠造口。
02
炎症性肠病患者管饲肠内营养
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时须注意一些细节:
①体位保持头高30°~45°
②温度维持在25~40°C,可与室温接近或与体温接近,根据个人既往的饮食习惯和耐受情况合理选择。
③开始速度可为20~30毫升1小时,循序渐进,逐渐加速,鼻胃管可以达到~毫升/小时,鼻空肠管可以达到~毫升/小时。
④保证营养液的纯净度,配制或连接操作时保证手卫生,防止污染。
⑤如采用粉剂,浓度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适当稀释。
⑥要有耐心,通常需要适应24-72小时,可能需多次调整浓度、速度甚至更换肠内营养制剂。
⑦建议采用输液泵持续输注方法进行鼻饲,与间断输注相比,持续泵注能够提高患者胃肠道耐受度,提高吸收效率,增加输注量,降低呕吐等管饲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胃肠道并发症:腹泻、腹胀、便秘、上腹痉挛、恶心和呕吐。
②代谢并发症:高血糖症、低血糖症、血脂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③导管相关并发症:鼻饲管堵塞、移位、断裂、脱出,鼻饲管所致鼻黏损伤等。
④感染并发症:主要是吸入性肺炎、鼻窦炎等。但如果使用得当,上述情况发生概率较低。总体而言,肠内营养并发症相对较少,是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治疗方式。
03
如何预防堵管?
对于堵塞的原因及处理总结如下:因为营养泵在恒温下以稳定、匀速输入,所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肠内营养泵。采用脉冲式冲管,所谓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各个方向的残留营养液冲洗干净。
·输注速度过慢导致的堵管,建议输注速度由慢到快,维持速度50ml/h。
·药物颗粒大导致的堵管,建议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另外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液不建议混合使用,如整蛋白型的肠内营养液和短肽型的肠内营养液因为PH值不同,两类制剂混合时很快产生絮状或者块状沉淀物。
·如发生堵管,可向管内注入少许可乐,浸泡堵管部位,待管道通畅后,抽出可乐,少许温水冲洗即可。
04
如何预防误吸?
误吸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插入深度60-70cm.的患者误吸率较常规插入45-55cm者明显降低。胃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段括约肌扩张开放作用越大,误吸越容易发生。
造成误吸的主要原因是:插管时误入气管,在未抽吸胃液的情况下直接滴注肠内营养制剂。鼻饲管移位,体位不当,鼻饲管返流,胃排空迟缓都会造成误吸,误吸的严重后果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05
那么对于最严重的并发症,
我们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避免呢?
1、插入胃管时,应严密观察置管者的反应,如果有呛咳等反应应立即拔出胃管。
2、确保胃管位置正确,鼻饲前均需检查胃管的位置,在插入深度处可做明显的标记,及时发现移位。
3、取合适的体位: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床头角度30度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此体位可借重力作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管返流,还可使口咽部的分泌物向咽部聚集,以刺激吞咽,减少口咽部感染的机会。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分钟,以防止因体位过低导致胃内容物返流。
4、正确更换鼻胃管,拔除鼻胃管前,用清水注射胃管,达到清洗的效果,然后深吸一口气,在呼气的时候拔除胃管,避免胃内残留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
5、及时判断误吸,观察有无咳嗽及痰液性状,如果含有肠内营养制剂,表示有误吸,如有误吸,常表现为呕吐、剧烈咳嗽后憋喘、呼吸加快、发热、紫绀等。一旦发生误吸,即刻停止鼻饲,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右侧卧位,呼叫家属,及时就医处理。
06
肠内营养期间,能进食吗?
如果当肠内营养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时,我们建议您在使用全肠内营养期间不进食任何食物。疾病临床缓解之后,您在进行部分肠内营养时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食。建议使用部分肠内营养的管饲患者在进食后口服适量温开水,以起到冲刷管道的作用,避免食物残渣黏附管道表面及出口。
协和消化护理园地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