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万有引力的概念,距今己有三百多年。
关于他的那个因看见苹果落地而悟出万有引力的故事,可谓是老幼咸知、耳熟能详。
牛顿用万有引力解释了潮汐的产生,解释了天体的运行,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站在地球上。
牛顿还量化了这种力,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公式公式中的F代表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m1和m2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r代表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是引力常数。
文字表述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等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再乘以引力系数。
这个公式也非常有名,并且常用,但它不像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那么简洁易记,想记忆可以换个有趣的记忆方式:
“男人、女人之间的吸引力,等于男人的魅力乘以女人的魅力,除以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再乘以引力常数”,贴切、易记,还多少给人点启示。
万有引力太有名了,从三岁孩童到八十老翁,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三百多年了,万有引力一直被奉为圭臬。
那么,我们真的理解万有引力吗?
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
今天,年六月26日星期日的午后,暑热渐消、清风徐来,我,这关内的隐者、燕山的布衣,借助我发表文章的唯一平台《百家号》神情肃穆庄严宣告:
根本就没有万有引力
万有万有,别看名字挺唬人,一副天经地义的样子,实际上既不存在万有,也不存在引力。万有引力是个虚拟力,根本就不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之中。
这又是搞得什么鬼?
刚刚把物质论证没了,我们都变成射线了、变成光了,现在又要把万有引力整没吗?没有万有引力,我们还能站在地球上吗?难道让我们统统飞到太空去吗?
别急,这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事情,请耐下性子继续听我的痴人呓语,然后再确定当不当真。
咱们先从地球为什么围着太阳转说起。
地球为什么围着太阳转?
在万有引力的框架下的解释是这样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构成向心力,与具有初速度的地球的离心力平衡,从而使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这个解释有点像扔链球,太阳是运动员,地球是铁球,中间的链子是万有引力,一抡起来,铁球就围着运动员不停地旋转。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真的不是这样的。
这个解释中存在着三个明显的漏洞:
第一个漏洞是:地球持续围绕太阳旋转的动能从何而来?
万有引力框架下的解释是:太阳系刚形成时,地球被赋予了一个初速度,因为宇宙是真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地球凭着惯性一直绕太阳运行。
不错,假如说没有外力的作用,物体的确将以初速度一直运行下去。我们已经知道了质能一体,所以这种惯性也可以表述为:能量无增减,状态无变化。
问题是,摩擦力凭什么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看看彗星,彗尾被太阳风吹得在太空中绵延上亿公里,再看看地球的磁场,被太阳风吹得变成了水滴的模样,地球明明在逆风而行,凭什么一句话就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没有能量的来源,仅仅凭借初速度,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天可以,转一月尚可接受,转一年就要掂量掂量可不可能了,而一转就是四十六亿年,无论如何,谁爱信谁信,反正我是不能相信。
况且,地球的运行时快时慢,有谁见过时快时慢的惯性!
太阳引力与地球的离心力如何平衡?这第二个漏洞是:为什么万有引力总是恰好与离心力平衡呢?
也就是说,太阳与地球之间并没有一根刚性的棍子相连接,为什么地球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地运行,既不飞走,也不一头扎进太阳里,怎么保持了这种平衡呢?
理论上,一支削尖的铅笔是可以垂直立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因为不管你将铅笔削得多么尖,它也肯定会有一个恰好与重心垂直的微小的平面,只要找到这个微小的平面即可。
但是,仍然没有人能将削尖的铅笔竖立在玻璃板上,更不用说是长时间竖立了,因为条件太苛刻了,蚂蚁打个喷嚏就会让其失去平衡。
同样,地球的离心力的确在某个时刻可以与万有引力达到平衡,但条件同样苛刻,一点点轻微的扰动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从而使地球失控,要么飞走,要么一头扎进太阳里。更何况,地球的轨道并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速度也不恒定,离太阳近时快,距太阳远时慢。
一支晃来晃去的削尖的铅笔,竖立在光滑的玻璃板上,一立就是四十六亿年,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难道我们还要让我们深信不疑吗?
再看第三个漏洞:万有引力是如何作用于地球的?
现行理论有个极其粗暴的解释:万有引力是种超距力,既不需要接触,也不需要中间媒介。
这也太违背常识、三观尽毁了,你朝空中用力一抡,五公里外的一个人立刻脸上挨了一个大嘴巴,出现五个红指印,这种超距作用的事情你说让我们如何接受呢?
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有人假想自然界存在一种引力子,让引力子来打超距作用的补丁,可是科学家们多年耗神费力地寻找,也找不到这个所谓的引力子。
其实,力气都白费了,世间本无引力子。
还用再继续寻找万有引力的漏洞吗?这三斧子下来,万有引力的草房己经塌了。
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万有引力的本质是它是虚拟力,或者说,万有引力的本质恰恰是没有万有引力。
其实,牛顿在提出万有引力的时候,就十分地不确定,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
“我们在这里所论及的引力是物质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因此,一个物体可以不通过任何的介质而穿过真空的距离对另外一个物体产生作用,并将它们的作用和力传给对方,这一事实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谬论,因此,我相信,任何有足够哲学思维的人都不会陷于此”。
看吧,牛顿还是十分英明的,他很清楚万有引力只是一个临时的理论,他没找到更好的理论,但劝诫人们不要陷于此。
今天,我们把万有引力否了,把这间临时的草房拆了,拆了旧房子子就要建个新房子,文章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替代理论以兴建一座永久的、崭新的瓦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