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原因 >> 老人腹泻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拉肚子如何调养

来源:腹泻原因 时间:2020-8-10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34.html

泄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未消化食物排出),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一般统称泄泻。

泄泻四季均可发生,夏秋两季多见,男女老幼均可罹患,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泄泻主要病因有感受外邪,以湿邪最为多见;饮食不节,误食馊腐不洁之物、过量饮食、恣食肥甘辛辣,恣啖生冷等。其主要病机是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1.暴泻

寒湿内盛型: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胃脘闷,饮食少,腹痛肠鸣,有的兼有外感风寒,怕冷,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湿热伤中型:腹痛,泻下急迫,或者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食滞肠胃型: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坏鸡蛋),泻后痛减,胃脘腹部胀满,打嗝气味酸臭,不思饮食。

2.久泻

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饮食少,饮食后胃脘胀闷不舒,稍微进食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感觉疲劳倦怠。

肾阳虚衰型:黎明之前肚脐腹部疼痛,肠鸣则立即泄泻,泻下为未完全消化食物,腹部喜暖,泻后则安,怕冷,腰膝酸软。

肝气乘脾型:素来胸胁胀闷,嗳气饮食少,每每因抑郁恼怒或者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经常放屁。

食养膳方

(一)主食

1.大麦饭

配方:大麦米克。

制法:淘洗大麦米做饭,可将其作为正餐食用。

分析:大麦味咸性温和,有“五谷之长”之称。具有健脾行气,消肿止泻的功效,故多食大麦饭对大便时溏时泻,饮食少,大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溏软,面黄肌瘦,少气乏力之脾胃虚弱型泄泻具有一定的调养作用。

2.荜茇粥

配方:荜茇10克,胡椒10克,肉桂5克,淡豆豉10克。

制法:以上三味研为粉末,加水三大碗,加入淡豆豉、小米同煮熟作粥。

分析: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心腹冷痛之泄泻。

3.良姜粥

配方:高良姜5克,粳米50克。

制法:高良姜与粳米,加水同煮粥。

分析:本方适用于心腹冷痛之泄泻。

4.炒黄面

配方:白面克。

制法:炒白面至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一匙头。

分析: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之泄泻。

5.山药羊肉粥

配方:山药克,羊肉50克,大米克。

制法:山药切片同羊肉共炒,研末入粥内食之。

分析:本方适用于寒湿内盛型之泄泻。

6.益脾饼

配方:炒白术15克,炙鸡内金10克,干姜3克,熟大枣50克。

制法:将炒白术、炙鸡内金与干姜一起打成细末;将熟大枣去皮捣成枣泥,加入上述诸药细末,并混合均匀;然后把炒锅置于中火上烧热,用少许食用油刷锅一遍,将混合均匀的枣泥做成每个直径大约5厘米,厚约0.3厘米的圆形枣泥薄饼,逐一放到锅上反复烘烤至干即可。

分析:方中炒白术健脾止泻,炙鸡内金消食开胃,干姜温中健胃,大枣健脾益气,诸味合用共奏健脾开胃,消食止泻之功,可用于脾胃虚弱型泄泻的辅助治疗。

7.焦米粥

配方:白粳米克,党参20克。

制法:先水煎党参取汁,再入粳米煮粥,煮好后调味食用,每日一剂。

分析:粳米在《伤寒论》等书的古方中亦有运用,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用本品意在益脾胃而补虚止泻;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等功效,与粳米合用适用于脾虚食少之便溏。

(二)菜肴

1.牛肉脯

配方:牛肉克,胡椒20克,荜茇10克,陈皮15克,草果10克,砂仁5克,高良姜6克。

制法:将牛肉切成片状;上述诸品研为细末同肉拌匀,腌制一日,取出,焙干作脯。

分析:胡椒性味辛温,无毒,归脾、胃经,功在燥湿除寒,温中下气;荜茇性味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与陈皮、草果、砂仁、高良姜同用,适用于治疗脾胃久冷之泄泻。

2.鲫鱼羹

配方:鲫鱼1条,大蒜5瓣,胡椒1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荜茇10克。

制法:上述诸味及葱、酱、盐等调料放入鱼肚内,煎熟作羹。

分析: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泄泻。

3.炙黄鸡

配方:黄雌鸡1只。

制法:将鸡去毛洗净,以盐、酱、醋、茴香、小椒末,同拌匀,刷鸡上,用炭火烤至干焦。

分析:黄雌鸡,《名医别录》曰:“酸,平”,“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廦泄利,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千金食治》曰:“酸,咸,平。”孟诜曰:“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又曰:“醋煮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可以作为脾胃虚弱之泄泻的辅助治疗。

4.补骨脂煲猪腰

配方:猪腰1对,补骨脂10克,芡实30克,党参20克。

制法:先将猪腰内的筋膜臊腺去除,切成花,与补骨脂、芡实加水适量煮1小时,调味后分2-3次服用。隔日1剂,连吃5-7剂为好。

分析:补骨脂味苦、辛,性温,归肾、脾经,具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之功;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常用治脾虚久泻;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等功效,三药与猪腰合用做成菜肴,能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虚久泻不愈者。

(三)汤羹

党参金樱子汤

配方:党参20克,金樱子12克,芡实1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上诉药物水煎取汁,用红糖调味,每日1剂。

分析: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等功效;金樱子味酸、甘、涩,性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的作用,可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止泻之功。

(四)茶饮

锅巴莲子茶

配方:饭锅粑克,莲肉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把锅巴炒黄,莲肉去心;再将它们一起研成粗末。每次取粗末10克左右,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泡。

分析:本方适用于老幼脾泻久不愈者。

(五)其他

1.泻痢奇方

配方:糯米克,山药克。

制法:将糯米用姜汁浸一宿并炒熟,再把山药炒黄,然后把它们一起研为末,加大椒末适量,和匀,瓷罐收贮。每次服用15克左右,可以用红砂糖汤调化服用。

分析:本方可以用于小儿及成人泄泻,日久不止者。

2.醋蒜

配方:大蒜适量。

制法:陈醋浸大蒜。

分析:本方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泄泻。

3.柿饼

配方:柿饼若干。

制法:饭上蒸熟,每日与饭一起嚼食,能不饮水更妙。

分析:凡小儿初食饭时,如此嚼喂,可以辅助治疗反胃便泻。

4.蜜制马齿苋汁

配方:马齿苋汁毫升,白蜜2勺。

制法:先用清水将鲜马齿苋洗净,除去杂物,再把鲜马齿苋用温开水浸泡,榨汁,最后加入白蜜拌匀,即可饮用。

分析:清热解毒,健脾止泻。

5.伏暑吐泻方

配方:丝瓜叶一片,白梅一枚。

制法:同研烂,水调服,立效。夏暑百病,俱用六一散,紫金锭更妙,万无一失。

分析:丝瓜叶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祛暑之功效;白梅入肝、肺二经,可以舒肝,和胃,化痰。二药合用,可以作为伏暑泄泻的辅助治疗。

1.提肛

将肛门夹紧,用力上提,反复数次。

2.闭目摸腹

眼睛闭合,用手按摩小腹,顺时针方向6次,逆时针6次。

3.斜身摇动

治疗脾胃不和不能饮食者,可采用斜身,两手偏向一侧,急挺身,舒展放松头部和两手,两手相抓互相牵拉,并慢慢牵拉一会儿,尽量保持姿势不变。作时气力要缓和自然,然后斜身向另一方,左右来去同样姿式各做二十一次。再由脖子前后两侧慢慢伸出手,好像向外扒,放松身心,摇动二十一次。交替这样做。可治脾胃不和,臂腰虚闷不适等病。

选穴:关元、石门、足三里、天枢、曲泉、腹结、神阙、气穴、阳纲、意舍、梁门、关门、三焦俞、悬枢、脊中、中髎、脾俞、膀胱俞、大肠俞、肾俞、会阳、京门、三间、然谷、阴陵泉、章门、昆仑、长强、隐白、小肠俞、下髎、束骨。

配方:梧桐叶。

用法:煎汤,泡脚。

分析:辅助治疗泄泻不止。

1.针砂丸

配方:针砂、地龙、猪苓。

用法:共研末。生葱汁调,贴脐上,小便长而泻止。

分析:治疗泄泻日夜无度。

2.大蒜贴

配方:大蒜。

用法:捣,贴两足心,并贴脐中。

分析:泄泻暴利。

3.小儿泄泻神方

配方:木鳖子一枚(煨熟去壳),小丁香三粒。

用法:共为末,米糊丸,入小儿脐中,封以膏药,自愈。

分析:辅助治疗小儿泄泻。

4.五倍子方

配方:五倍子。

用法:五倍子研末,醋调作膏药贴脐上。

分析:小儿泄泻。

——摘自《中医脾胃病养生精粹》

杏林后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4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