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占地约50亩,仅规划有6栋20-24F的高层住宅以及4栋独栋商业,容积率约2.0,共户,从建面约㎡起的住宅产品面积段就可以看出其豪改属性,是蓝光集团进军天府新区的标杆项目。
而现在,该项目正面临易主!这或许是蓝光在面对债务危机的无奈之举。
流动性危机传闻近半年之后,蓝光发展终究还是陷入债券违约的局面。
公告显示,截至年7月1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
而对于债务逾期的原因,蓝光发展方面称,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自年末至今,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事实上,四川蓝光实控人和前董事长杨铿在周四(7月1日)与四川证监局官员和蓝光债券承销商的代表的会议上承认了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消息人士称,杨告诉监管机构和银行,母公司没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履行本月到期的债务,并且无法及时从子公司调用资金。7月15日晚,蓝光发展公告称,公司拟延缓实施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这则公告字里行间还透露出重磅信息:将债务重组。公告公布1个多小时,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就来了。上交所认为:延缓实施利润分配,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和市场预期。
工作函提出,据《股票上市规则》第11.4.5条等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方案后两个月内,完成利润分配及转增股本事宜,要求蓝光发展尽快筹措资金,明确后续利润分配具体时间。
蓝光发展股东大会是5月20日审议通过的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这意味着,所剩时间不多了。
曾被外界称为川籍“地产一哥”的蓝光发展,如今的境地让人不禁唏嘘。
年3月,地产界曾有一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激发了无数民营老板那段筚路蓝缕的创业记忆,它就是《蓝光创业史》。
该书讲述了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经历的30年风霜雪雨。
蓝光开始是做商业地产的,蓝光大厦和成都城北火车站商贸市场是其的代表作。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蓝光大厦题写名字,足以见得蓝光当时是何等的风光。
年,蓝光公开拍得四川省第一宗国有土地;
年蓝光第一个住宅地产项目“御府花都”开盘,同年,蓝光才从商业地产转向住宅地产。
年蓝光进入北京,两年后才真正开始了全国化进程,先后进入青岛、无锡、长沙、武汉、苏州、无锡、西安等城市。年,“蓝光发展”借壳迪康药业在上交所重组上市。年,“蓝光发展”成立上海总部,号称上海+成都”双总部。年,蓝光嘉宝在港交所上市,就是蓝光的物业服务公司。也是这一年,蓝光跨越销售千亿门槛,也就是说蓝光发展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百亿到千亿销售规模的跨越,堪称创造了行业奇迹。
但很可惜,持续高杠杆高周转运行、激进扩张后,蓝光明显后劲不足。
19年之后地产降速,三道红线政策倒逼“去杠杆”,叠加疫情冲击,不到两年,蓝光形势急转直下,从神坛跌落崖底。
事实上,多元化进程不顺,步伐太快,债务压顶,风险意识弱,管理上出现漏洞,都是蓝光在这轮调控中倒下的原因。
违约平安事件是蓝光债务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去年10月,由于蓝光自身原因,在一个佛山项目中,其与中国平安10余亿元融资逾期近十日才将钱款归还到位。
这件事引起了平安方面的不满,在内部对蓝光融资进行了限制,此事流传到外部被认为蓝光进入平安合作黑名单,在金融圈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随后蓝光外部融资收紧,债务逾期便接踵而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即使蓝光一再的辟谣负面消息,外界对蓝光的信心松动,危机一触即发。今年5月5日立夏开始,不到两个月,蓝光发展已经连续三次被穆迪下调评级,其家族评级从“B1”下调至“Caa3”,和骏顺泽投资有限公司所发行票据的有支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2”下调至“Ca”。在陷入资金紧张局面后,蓝光发展已经积极尝试“自救”之路。
去年7月将旗下医药公司迪康药业9亿元甩卖时,双轮驱动变成独轮;
今年2月,蓝光将旗下已经上市的物业公司蓝光嘉宝以48.46亿的价格卖给碧桂园。
这也让蓝光危机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
物业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直到今年还有很多房企分拆物业板块,把物业公司送到香港上市。蓝光此举无疑太反常,部分外界臆测蓝光是否穷途末路?现在蓝光悲惨的是:1、蓝光优质项目并不多;2、好的都已经被摆上了货架;3、上海或许已经留不下了。当蓝光以2.99亿元收购“虹桥世界中心”号办公楼50.18%的股权,设立“成都-上海”双总部时,所有人都以为它会由此站上一个新的台阶。而现在回头再看,失守大本营成都区域也是蓝光区域发展策略的重大失误。蓝光的自救还在继续,已于6月走马上任的“蓝光二代”杨武正接下了这个沉重的担子,而我们也只有默默祝福这个昔日的“老大哥”一切顺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