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和小行星都是在太空中徘徊的岩石类型,但它们的差异非常明显。彗星通常来自太阳系外,轨道长而椭圆。它们充满了冰,当彗星靠近太阳时,这些冰开始升华,产生尘土飞扬的雾气(称为彗发)和著名的彗尾。
小行星通常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其轨道更像行星。这些小行星通常被认为非常干燥和多岩石,所以它们不像彗星那样有彗发和彗尾。
然而,新发现的太空岩石似乎兼具两者的特征。它被称为()QN,它挂在主小行星带中,像数百万其他小行星一样,以一个漂亮的行星式几乎圆形环绕太阳。
但是,就像彗星一样,在今年7月,被发现在其最接近太阳(近日点)的地方显示出释放气体的迹象,以及一条长长的彗星尾巴。这将使它成为两者的罕见混合体——一种我们称之为活动小行星或主带彗星的天体。
在已知的超过,个主带天体中,仅有20个左右的罕见天体被怀疑是主带彗星,而这种类型的天体只有第八个得到证实。此外,天文学家发现该天体不止一次活跃。
“这种行为强烈表明它的活动是由于冰物质的升华造成的,”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亨利·谢(HenryHsieh)说。
“既可以被认为是一颗小行星,也可以被认为是一颗彗星,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一颗最近被认为也是一颗彗星的主带小行星。它符合彗星的物理定义,因为它可能是冰冷的并且正在将尘埃喷射到太空中,尽管它也有小行星的轨道。”
“以前被认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物体——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这种二元性和边界模糊是使这些天体如此有趣的关键部分。”
的行为于年7月7日在机器人天文调查小行星陆地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的数据中被发现。洛厄尔发现望远镜进行的确认观测显示出明显的彗尾迹象,细读兹威基瞬变设施的数据表明,彗尾早在6月11日就出现了。
在7月8日至8月14日之间,使用不同的望远镜进行了新的后续观测,证实了早期的数据。在那里,在小行星带中,的彗尾绝对有型。
亨利·谢(HenryHsieh)和他的团队进行的测量显示,彗核——即尾部延伸出的一块岩石——直径约3.2公里(2英里)。7月,彗尾的长度超过,公里(,英里),但只有1,公里(英里)宽,彗尾宽度与尾巴的长度相比,这太窄了。
“这条极窄的彗尾告诉我们,尘埃粒子几乎没有以极慢的速度从原子核中飘出,而通常从彗星上将尘埃带入太空的从彗星逸出的气体流非常微弱,”亨利·谢(HenryHsieh)解释道,
“如此缓慢的速度通常会使尘埃难以摆脱原子核本身的引力,因此这表明可能有其他东西帮助尘埃逃逸。例如,原子核可能旋转得足够快,以至于它有助于将被逸出气体部分抬起的尘埃抛入太空。不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来确认原子核的旋转速度。”
进一步的观察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该物体。根据我们对太阳系的理解,和其他主带彗星不应该存在。这是因为人们认为主要的小行星带自太阳系形成以来就已经存在了,大约在46亿年前。
小行星带距离太阳大约2.2到3.2个天文单位。太阳系的霜线——超过该点温度足以让冰在真空中形成——约为5个天文单位。因此,尚不清楚为什么这些主带彗星保留了足够的冰以产生彗星升华活动。
此外,它们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在太阳系的早期,携带水的小行星的撞击可能是将水输送到地球的方式之一。如果主带彗星有水,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个想法。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写道:“从长远来看,将在UT月3日进入下一次近日点通道期间进行监测。”
“在此期间进行监测对于进一步确认活动的周期性性质、限制活动发生的轨道范围(对限制物体上的冰层深度及其活动寿命有影响)、测量初始尘埃产生将非常有价值率,并将物体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以及与其他主带彗星的活动水平进行比较。”
该研究已在AAS行星科学部第53届年会上发表,并已被《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接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