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根据科学报告的资料,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碎片,如小行星、彗星等。这些碎片是太阳系形成之初遗留下的遗迹,记载了太阳系诞生之初的一些特征。除此之外,部分小行星等碎片可能存在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如科学家在彗星67P上发现了脂肪族有机化合物,是生命的基础。因此研究这些小行星、彗星等碎片,可以为我们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提供很多重要的依据。
虽然,在地球上也可以找到小行星等碎片的痕迹,但是这些出现在地球上的碎片,暴露在地球环境中,已经受到了地球环境的“污染”,不再保持最原始的状态。因此,从地球上寻找小行星、陨石的碎片以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可能会存在误差。所以,从地球外的小行星上获取样本,或许是获得原始样本的途径。
说到从小行星上取样,可能很多朋友会先联想到隼鸟2号探测器,毕竟这个探测器已经成功从“龙宫”小行星上完成取样,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其实,除了隼鸟2号探测器以外,还有一个探测器目前也在环绕小行星飞行,准备从小行星上取样并将这些小行星的样本带回地球。这个探测器就是“OSIRIS-REx”探测器,即奥西里斯-REx探测器,当前正在环绕一颗名为“Bennu”(即贝努)的小行星运行。
根据科学报告的资料,“奥西里斯-REx”探测器在年9月发射升空,经过长达两年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年12月3日达到小行星Bennu,与我们的距离大约为1.22亿公里。这个距离很远,基本上相当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81%了(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为1.5亿公里)。
当然,这个探测器目前仍未登陆到贝努小行星上,依旧环绕这颗小行星运行。在飞抵这颗小行星后不久,探测器在年12月10日就发现了贝努小行星的黏土中存在水的痕迹。相信大家都知道,水对于地球生命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地球水的来源,也有观点认为,不排除是这些碎片撞击地球后,将这些水送到了地球。因此,研究这些小行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不过,想登陆到贝努小行星表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一个难题是,小行星离我们非常遥远,没法实时对小行星进行测控。再加上小行星的尺寸并不是很大,其直径大约为米,探测器需要通过自己来实现环绕小行星、着陆小行星。第二个难题就是贝努小行星表面会有一些碎片飞洒出来。如果这些碎片碰到探测器,可能会导致探测器发生故障,因此,选择一个好的着陆点,很重要。NASA曾经在年12月宣布确定了4个备选着陆点,最后确认首选着陆点为“夜莺”,而“鱼鹰”为备选着陆区。
在登陆到贝努小行星表面之前,探测器还会对这颗小行星进行观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靠近小行星,但是没有直接登陆到小行星表面。在此之前,探测器距离小行星的距离大约为1.2公里(0.75英里),不过在年1月23日,这个探测器变轨靠近这颗小行星,与小行星的最近距离仅为米(0.4英里),飞掠了“夜莺”着陆点。在近距离飞掠了小行星以后,探测器再次返回原先的安全运行轨道。
这一次机动靠近小行星,主要飞掠了首选的着陆区“夜莺”,在接下来还会对备选着陆区“鱼鹰”进行抵近观测,这一项机动预计在年2月11日实施。在完成首次飞掠夜莺、鱼鹰着陆区以后,探测器还将实施变轨,以更接近小行星的高度飞掠这些着陆区。按照目前的计划,在年3月3日,探测器将会再次抵近夜莺着陆区,最近距离大约为米,随后在30月26日再次飞掠鱼鹰着陆区。
当然,通过近距离飞掠小行星,并不是本次的探索重点,而是通过变轨抵近测试来验证探测器的飞行系统是否运行良好,为接下来从小行星表面获取样本做好准备。按照设想,NASA希望能够获得60克(2.1盎司)小行星样本。当探测器登陆到小行星表面以后,TAGSAM(即触即走采样获取机制)仪器将从贝努小行星表面收集石块样品。整个获取样本的过程很快捷,大约只与小行星表面接触五秒钟。如果在一次获取样本的过程中,得到样本数量较少,还可以重复以上过程,继续从小行星上获取样本。最后预计在年9月才将这些样本送回地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