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原因 >> 秋季腹泻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腹泻科普宣传手册

来源:腹泻原因 时间:2020-8-16
泄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季为甚。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为其主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腹泻

多见于肠道感染、食物中毒、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局限性肠炎、肠型紫癜等。

最常见的是因为饮食不洁、饮食不节引起的,就是“吃坏了肚子”。

还有就是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腹泻,停药即可消失。

2、慢性腹泻

如果超过2个月者,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消化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胃部疾病胰腺疾病和肝胆疾病;

二是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其他系统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和神经功能紊乱。

可见,急性腹泻,和癌症关系不大;持续性、间断性缠绵不愈的腹泻,才需要高度重视。

①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②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

小儿体质纤弱,脏腑娇嫩,一旦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均能使脾胃受伤而致泄泻。泄泻之本,责之脾胃。脾胃受损,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糟粕合污而下为病。泄泻一证一般可辨为寒、热、虚、实四证,临床分为伤食泻、热泻、寒泻、脾虚泻等型。伤食泻系由食乳过多,停滞不化所致;热泻系由暑湿化热,外感风温,热移大肠所致;寒泄系由风寒之邪,客于胃肠或脾肾阳虚,寒从内生所致;脾虚泻系由久病,久泻致使脾胃虚弱,运化失权所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湿盛则濡泻”。可见泄泻从总的来讲都是湿盛,从脏腑来讲,主要是脾胃、大小肠功能失常所致。健脾燥湿是治疗小儿泄泻的一个重要法则。“无湿不成泻”,故祛湿又为治泄泻之主法也。急性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病。在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每年发病将近15亿人,因急性腹泻死亡的五岁以下儿童达万左右,为儿童死亡人数的19%,仅次于肺炎。而腹泻的治疗,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比如滥用抗生素、盲目止泻等,这些不规范的用药,不仅让家长花冤枉钱,有时还会损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导致腹泻迁移不愈。

本文把临床上常见的用药错误,整理成7大要点,希望可以给大家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01

慎用止泻剂

抗胆碱能药物用于有腹痛者及功能性腹泻者,不能用于感染性腹泻者。抗胆碱能药物能减缓胃肠蠕动,从而使病原体的排出也减缓了,进而使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如洛哌丁醇,因为它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对于感染性腹泻有时很危险。在任何年龄,可能导致炎症性腹泻或腹泻伴发热的疑似或确诊为中毒性巨结肠,都应避免使用洛哌丁醇。

02

一般不用抗生素

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水样便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重症患儿、新生儿、小婴儿和免疫力功能低下患儿应选用抗生素治疗。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

即使怀疑为细菌性腹泻时,不首先推荐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病原菌所致急性腹泻均是自限性的;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感染性腹泻诊治的临床实践指南》强调:

不推荐与血样腹泻患者有过接触的无症状人群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应当采用适当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03

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定义为: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包括使用抗生素后8周内出现的腹泻,是药源性腹泻的常见类型。AAD在体重较轻患儿和低龄患儿中多发。由于患儿年龄较低,其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健全,所以年龄较低患儿AAD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导致AAD发生的抗生素主要有三大类,其中美洛西林/舒巴坦使用率最高,其次为美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奇霉素。患儿服用广谱类抗生素后,机体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衡的现象,进而发展成为以腹泻为主的肠道性疾病。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包括用药剂量、时间、种类,是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关键。对于轻度AAD,最慎重的方法是停用或者改用低危抗生素,并且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在病因学明确的情况下,治疗较严重的AAD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既是AAD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又是其病因之一,故对因用药和避免滥用抗生素是防治小儿腹泻的关键。在使用抗生素时,可以通过补充肠道正常菌群来恢复肠道正常微生态,比如使用含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微生物制剂,同时可以适当补充锌等微量元素,能明显降低AAD发生率。

04

腹泻不应禁食

对那些没有脱水征象的患儿应该继续正常的喂养。有脱水征象的患儿,应用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通常在2~4小时内可纠正脱水,一旦中重度脱水被纠正就应该立即恢复进食。在腹泻期间应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因为腹泻影响进食的患儿,在脱水纠正后尽快恢复母乳或以前的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喂食与患儿年龄相适宜的易消化食物。但有些食物不推荐在腹泻期间食用,比如含脂肪高的食物,及含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如果汁、甜点心、碳酸饮料等。

05

注意服药时机

如侵袭性细菌感染患者,治疗方案中包括抗菌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当多种药物联用时,服药时间非常重要。微生态制剂如多维乳酸菌可广泛用于药源性腹泻的治疗,同时联用抗菌药物不影响药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可用于除喹诺酮类、碳青酶烯类以外的抗菌药物同时合用的抗感染治疗;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不能与抗菌药物合用。而肠黏膜保护剂应用是指将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增强黏膜屏障作用,并吸附、固定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进而达到止泻的效果。由于蒙脱石散具有吸附性,防止减弱其他药物疗效,应先服用其他药物,与其他药物间隔至少1小时。先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后,再使用蒙脱石散吸附细菌或各种毒素,尤其是致病性革兰阴性菌内毒素。若上述三种药联合,可先服抗菌药,再用蒙脱石散,最后用益生菌制剂,三种药用药间隔至少1小时。

成人腹泻的主要表现有:

腹泻、腹痛、肠鸣音亢进(肚子咕咕叫)、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各类腹泻的表现:

①肠道感染者:发热、欲泄而不爽、里急后重、大便腥臭等。

②因食物在胃肠积滞引起的腹泻:排泄物中有未消化的食物;

③肿瘤导致的腹泻:多为慢性腹泻,常伴有消瘦、不规则低热、大便带血等症状。

严重的腹泻会使人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应及时就医。某些病人的排泄物具有传染性,应加以消毒与隔离。

为何夏季多腹泻?

①夏季气温高,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②虽然人体本身对外界病原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肠道致病菌能采用“以多制胜”或“乘虚而入”引起肠道感染;

③夏季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④夏季炎热人们往往休息、饮食不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

⑤夏季各种瓜果、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这些食品制作保存不当极易导致进食后感染机会增多;

如何居家护理?

①安排病人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和肠蠕动次数。

②鼓励腹泻病人多饮水,最好是淡糖盐水。由于腹泻,体内迅速丢失大量水分及无机盐,如不及时补充,容易出现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③由于腹泻频繁,肛门处粘膜与皮肤由于粪便的刺激可引发红肿、疼痛,应在每次便后,用软纸、湿巾擦拭干净,有条件时应用温水清洗。

④鼓励病人进食,饮食可以选择一些清淡、少油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有不少人错误的认为腹泻病人胃肠功能弱了,进食会给胃肠增加负担,从而禁食。

其实,病人腹泻时导致大量营养物质丢失,更急需营养补充。况且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与肠壁消化液分泌,进而加重腹泻,此时禁食等于雪上加霜。

如何正确服药?

在家发生腹泻不要乱用抗生素药物。

腹泻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又分细菌感染性腹泻与病毒感染性腹泻,因此用药应有不同的选择。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有效,滥用抗生素对其它腹泻不仅无效,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非感染性腹泻与病毒感染性腹泻可用微生态制剂和止泻剂(思密达等)。

止泻剂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若用于感染性腹泻虽然抑制了肠蠕动,但也加重了毒素在肠道内滞留而加重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qjfxyy/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