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颅内宇宙、捕捉幽灵粒子、解码癌细胞免疫、展开星尘与弦……
如果你对这些奇妙的科学现象怀有好奇,那么,就不容错过腾讯在11月3日召开的腾讯WE大会。这场始于年的科学活动如今已迎来第七个年头,不同于往届探索宇宙的方式,今年的WE大会,更聚焦于每一个“小宇宙”,通过各个小宇宙的探索,去窥见大宇宙的轮廓。
尽管探索方式不同,但今年WE大会的嘉宾真容依然强悍,嘉宾阵容主要包括:
CarlJune:权威癌症免疫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BrianGreene: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学家施路平: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HodLipson: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权威专家JenniferJackson: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地质物理学专家MagdalenaSkipper:《自然》总编辑,遗传学家Editor-in-chiefofNature在大会现场,专家们也分享了一些各自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大牛“们都讲了些什么。
王贻芳:大众应该相信科学家是有追求的
作为当代最知名的高能物理学家之一,王贻芳曾领导团队测出了“幽灵粒子”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也许对普罗大众来说,中微子距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并非如此。王贻芳在演讲中提到,如果中微子质量为零,这个世界上、这个宇宙里面,就不会有一个有密度涨落的结构,没有这样的一个结构,自然银河系与人类就不会存在。
既然中微子已被证明存在第三种振荡模式,那么下一个阶段的研究将指向什么方向呢?
对此,王贻芳表示,接下去希望确定三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这个实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同时,考虑在未来对江门实验升级,用于寻找一种完全新的衰变(无中微子双β衰变),确定中微子是否是其自己本身。
此前,王贻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提出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这项计划曾引起了热议。针对于此,王贻芳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了建立大型对撞机的重要性,他说道:
这样的大型装置会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带来很多的机会,首先会推动国内一些现有技术的发展,包括精密机械、低温、真空、自动控制、抗辐照芯片、计算机等。另外,它还会使国内现在空白的一些关键技术、高技术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说大功率的微波器件,还有大型的制冷设备、超导磁铁等。
对于社会中的一些热议与质疑,王贻芳在采访中表示,大众的质疑可能源于对基础科学的不了解。他认为,大众不要过度带有功利心去看待基础科学研究,应该相信科学家是有追求的,给科学家空间。
最后,王贻芳还在采访中澄清了一个事实——建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预估造价为亿元人民币,而并非他人所指的需要上千亿人民币。
HodLipson: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终将会出现
HodLipson是“粒子机器人”研究团队的领头人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总监,主要致力于创造出有自我意识、会自我复制、有创造力的机器人。
HodLipson在演讲中介绍到,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非黑既白、非有既没有的东西,而是有不同层次的,也就是说能够预想到未来有多远以及整个时间框架,并且这种预见性是在模拟中做出规划的。
当前,机器人是能够在模拟训练中学习的,但这些模拟都是由工程师创造出来的,而HodLipson所研究的,是想让机器人能够获得自我模拟、自我建模。他提到,他们想做的粒子机器人,可能是由成千上百个粒子组成,即便其中20%的粒子坏掉了,也仍然可以继续运作,而不是单一形态的。
不过,如果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人们不免担心其会造成不可控的影响,对于这方面的担忧,HodLipson在采访环节中作了回应。他表示,尽管人工智能既强大又危险,但这个技术非常值得拥有。但对于这项技术,人类需要知道它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给予它尊重,并确保能够恰当地使用。
另外,他也直接地表示,对于机器人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目前依然没有答案,但这项技术依然还是会继续发展,而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也终将会出现。
BrianGreene:我们的宇宙或许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
BrianGreene是超弦理论的研究者,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卡拉比丘空间的”镜像对称性“、彗星起点等,这些成果对弦理论及天体粒子研究开辟了重要的道路。
但更为可贵的是,BrianGreene除了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在科学知识的普及上,他也是身体力行。BrianGreene不仅创办了”世界科学节“(雷锋网按,一场旨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活动),还出版了《宇宙的琴弦》等科普读物;而此次参加腾讯的WE大会,也是BrianGreene的一次科普之旅。
在BrianGreene看来,在微观世界中,除了有夸克、电子等颗粒组成,还存在着非常微小且振动的弦,而这些能量弦,也就是物质的核心。
Brian设想,世界万事万物的所有东西,都是来自于星系能量弦的振动方式。基于此,周边世界便是多维度的。同时,BrianGreene也在演讲中提到了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他说道:
也许以后,会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宇宙空间的中心,而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
JenniferJackson:地心肿块对塑造地表起着重要作用
JenniferJackson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她曾带领团队发明了”地震层析成像法”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她和团队发现了地心中存在着两个巨型“肿瘤”。她认为,这样的肿块,哪怕是小肿块,也在塑造地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可以对地球内部进行更高清的成像,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肿块对于每一个行星可居住性的影响。
JenniferJackson这一肿块的新发现无疑是一个大突破,有科学家猜测,这两个深埋地球内部的异物可能关系到环太平洋火山带以及地球板块的形成和运动,甚至可能关系到38亿年前地球生命的诞生。
事实上,对地心的探测不仅能够了解过去,还能够影响现实生活,JenniferJackson在采访中对雷锋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qjfxyy/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