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战斗机作为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王牌装备,曾一度统治着太平洋的天空,让美军飞行员闻风丧胆,它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少有的几款性能出色的飞机(当然只限于前期)。可是关于它的名字你是否感到奇怪呢?它的前任是九六式舰载机,而继任者的名字则变成了“烈风”舰载机,为何同一机型的命名方式差距这么大呢?
在战争期间日本战机的命名可以用“纷繁复杂”来形容,既有以年限命名的,也有以自然现象命名的,还有各种神兽、山川等,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天马行空”,让人找不到任何的规律。
其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战机的命名方式一直都使用传统的皇纪纪元末尾两位数字来进行的。战争开始后,军队特意改变了这种命名方式,或者是在传统命名方式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个“昵称”。战机名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军队为了在民众中更好的宣传自己的战绩,“霸气或禅意”的装备名称加上夸大的战果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民心,这也是一种战争手段。
零式战斗机的命名
年即昭和15年,三菱公司研制的A6M2型战斗机正式服役,按照日本皇纪纪元方式,这一年为神武天皇继位的第年,海军取该纪元的后两位数字为这款飞机命名,因此也被称之为零式舰载机。其实在当时不止这一款飞机被命名为零式,与其具有相同名称的还包括零式水上侦察机、零式运输机和零式观测飞机等等。
也许有人会问,零式战斗机是在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发的,这个九六式的命名从何而来呢?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九六式战斗机的定型时间为年,此时为皇纪年,取后两位即为九六式战斗机。
“烈风”舰载机这种以日本皇纪后两位数字命名战机的方式在海军和陆军中通用过一段时间,不过从年之后,这种命名方式曾一度被海军取消(一直到年7月),战机的命名开始以自然现象、山川、花草等事物为基础进行。比如零式战斗机的后续机型便被称为“烈风”战斗机,它没有皇纪代号。
海军飞机的命名方式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研制的战机均是以此方法进行命名的,长航程兼具格斗性能的战斗机多以“风”为基础命名,比如“烈风”舰载机、“强风”水上飞机等。具备高速性能用于拦截作战的飞机则以“电”为基础名,比如“雷电”、“紫电”、“震电”飞机等。而搭载雷达的夜间战斗机多以“光”为基础命名,代表机型有“极光”和“月光”。
彗星战斗机月光夜间战斗机轰炸机的命名以“星”为基础,包括“彗星”、“流星”,攻击机以“山”来命名,侦察机则是“云”。
陆军飞机的命名
日本陆军飞机命名方式则显得随意很多,虽然在此之前也曾使用和海军相同的命名方式,不过在年之后为了与海军飞机进行区别,开始使用制式名称加“昵称”的方式进行命名。
日本陆军的隼式战斗机其中制式名是以制造商代号开头+陆军飞机的开发顺序代号+飞机类型的来命名,飞机制造商的代号以天干为主,即甲、乙、丙、丁……
陆军的疾风战斗机所谓的“昵称”就很随意了,反正是怎么霸气怎么来,比如“吞龙”、“疾风”、“隼”之类,加上这种称谓在新闻播报或者民众宣传时自然就显得有“高大上”的感觉,这也算军队的一种心理安慰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qjfxyy/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