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为冬至开始,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于三伏天(最热的时候)相对,很多体寒之人容易在这个季节发病,如哮喘、鼻炎、关节炎、腹泻、冻疮等;中医强调治疗未病,防范于未然,三九贴以辛温药物贴敷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经络、穴位等的协同作用,温肺逐痰、健脾补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过敏状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治各种寒性病症。并巩固加强三伏贴的疗效。
“伏九贴”是治什么的?效果如何?
“伏九贴敷疗法”属于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在三九、三伏进行穴位贴敷。“内病外治”的疗法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多方面,起源于秦汉,创新于现代。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以达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的作用,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肺系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防治疾病顺应天时变化,“伏九贴敷”的理论根据是“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在中国旧历节气的头伏、中伏、末伏、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采用中药外用穴位贴敷手段的疗法,每3年为一疗程。三伏贴是循“春夏养阳,冬病夏治”,而“三九贴敷”则遵“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以及“天人相应”的传统理论,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伏九贴敷膏”,在每年“三伏”、“三九”之时开展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病,取得良好疗效,深受广大咳喘病患者欢迎。
贴的时间做好多久?
穴位贴敷是通过药物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希望通过增加贴敷时间来增强药效,说“没事,我多贴会,皮肤发烫药效才好呢”,还有人说“起泡才好呢,没什么大不了的,水泡几天就下去了,没事”……对于这些患者,我们想说,您真的是中医药的忠实拥趸,对于贴敷的理论也很熟悉。确实,贴敷疗法在古代也被称作“发泡灸”,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会留有水泡。但是,考虑到穴位贴敷治疗的连续性,如果您第一次贴的时候就起了泡,那后几次还怎么继续在同一位置贴啊?所以,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在不影响疗效前提下调整药物配方和贴敷时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不超过4小时,小儿皮肤稚嫩,最多不超过2小时,这个时间大多数患者就已经会取得满意的疗效。由于每个人的皮肤存在个体差异,当您感觉发烫或有轻微疼痛感时,应尽快摘掉,避免出现水泡。如果万一皮肤特别敏感或贴的时间过长而出现了水泡,请您注意局部卫生及消毒,必要时找医生处理,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贴敷有哪些疗效?
同样因为三伏三九的穴位贴敷已深入人心,使得很多人认为穴位贴敷只是防治感冒和咳喘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穴位贴敷只是一种中医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选用不同的药物以及选取不同的穴位,治疗的疾病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四肢关节的酸痛、“冒凉风”,应选择春秋分的关节贴;经常痛经的女性,可以选择痛经贴缓解疼痛症状;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或肥大,造成排尿困难、夜尿频多、淋漓不尽等症状,可以使用前列腺贴;胃肠功能不好,经常怕凉的脾胃虚寒之人,可以使用温中贴等等。
一、适应病症:
①反复呼吸道感染;②肺炎;③急慢性支气管炎;④哮喘;⑤咽炎;⑥扁桃体炎;⑦过敏性鼻炎等。对肺心病、肺气肿、慢阻肺、支气管扩张无咯血者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减轻这类患者咳喘症状,缓解病情。
二、禁忌症:
①肺炎急性期、发热者;②特殊体质、皮肤病患者及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③孕妇;④心梗、心衰。
三、治疗方法:
①贴敷时间每年的三伏、三九天使用,伏九贴膏现用现配。
②贴敷穴位分别贴在双侧定喘、肺俞、膏盲、天突及膻中穴上用胶布固定。
③操作方法取出上述贴膏,每个九或每个伏各贴敷1次,共计3次。成人每次贴4~6h,儿童每次贴0.5~2h,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伏九贴疗法3年为1个疗程,病程长者可适当延长疗程,该技术平时也可使用,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
四、注意事项:
①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②皮肤无反应不影响疗效,患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③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过敏性皮肤或斑痕皮肤和以往贴敷中敷药处易出现大水泡的患者,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
④贴敷过程中忌食生冷、烟酒、辛辣、海鲜及易化脓性食物。
⑤贴敷当天避免洗冷水浴。
⑥年龄幼小,皮肤娇嫩,故不宜贴治二岁以下小儿。
五、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穴位贴敷后许多患者局部会发红极少数患者起少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若局部出现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康霜;出现水泡者,严禁抓挠,可外用龙胆紫药水,若水泡较大,需抽出渗出液,然后涂一效散,一般不会留有疤痕。
如果您对于贴敷工作有什么建议或者问题,欢迎拨打电话-,或到医院住院部20楼中西医结合科进行反馈及咨询,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您的获益和健康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fzfxyy/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