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什么样的便便是正常的?拉什么样的便便是不正常呢?
无论是新手妈妈,还是历练多年的资深妈妈,宝宝便便一直都是大家的重点“审查”对象。
这篇《便便全解》是我特意花时间重新梳理的,包含常见的宝宝便便性状,以及原因,供大家参考,已经看过的妈妈,也可以分享给你身边的好姐妹学习学习。
看完这篇,辨别宝宝各种便便正常与否,不再是什么难事。
(PS:可能不少妈妈,看自家宝宝的便便习以为常,但看别家宝宝的便便还有些不适应,所以文章便便照片均被遮盖,你可以放心的上下翻阅,但左右滑动图片,仍需谨慎哦)
1、胎便
宝宝出生头1~2天内,会将肠道内积攒的第一坨粪便排出,即为胎便,通常是黑黑的颜色,类似深黑或墨绿色黏土状。
2、一般宝宝正常便便
当胎便排完后,就开始渐渐的转变为正常便便了。不过,不同喂养方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便便也会有所不同。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偏稀或是糊状,偶尔会有酸味但不臭;
奶粉喂养的宝宝,便便相对会粘稠一些,呈浅黄色或是黄绿色,偶尔会伴有臭味;
添加辅食以后,便便会变的更粘稠,有些宝宝还可能排出成型便。
除上述常规性状的便便以外,其它性状的便便也并非就是异常的。为什么这说呢?因为宝宝个体存在差异,饮食、生活环境也有差异,偶尔排出的便便也会不一样。接下来带大家一一辨别非标准性状的便便。
3、绿色便便
拉绿便挺常见的,并不意味着有什么问题。
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喂奶太频繁)导致肠道蠕动过快,新陈代谢生成的胆绿素,经过肠道未来得及变黄,就直接排出,所以宝宝拉绿便。另外,当宝宝处于饥饿状态时,肠道蠕动也会加快,出现稀且量少的绿便。
也可能是铁元素吸收不完全,当便便被排出体外,暴露空气中后氧化成绿色了,多见于奶粉喂养或者是刚刚添加米糊的宝宝。
因为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所以,时不时拉绿便也是很正常的。
4、奶瓣便便
便便中的奶瓣其实就是没有消化掉的蛋白质。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消化不良,或者摄入的营养过剩,摄入的蛋白质无法被充分的消化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了。
一般情况下,拉奶瓣很正常,等宝宝大一些,消化功能更强了,奶瓣自然也会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拉出来的奶瓣颗粒很干硬,像石灰球一样。那很可能是你给宝宝钙补多了,或者是目前喝的奶粉不适应。
5、便便带泡沫
便便带泡沫是因为糖分摄入过多,无法完全消化,进而被肠道菌群酵解,产生大量气泡。
一般纯母乳喂养,常见原因可能宝宝前奶吃得太多,而后奶吃得少,所以每次喂奶时,最好先喂完一侧再喂另一侧;也可能妈妈吃的甜食较多。
若奶粉喂养,则考虑是否奶粉太甜了。
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乳糖不耐受的宝宝,也会出现这种便便。偶尔几次不要紧,如果长期出现这种情况,且伴随腹泻,建议就医化验大便。
6、油状便便
宝宝的大便发亮、油油的,偶尔放屁都带点黄色油状物。主要是油脂摄入过多,消化不掉导致。常见于纯母乳喂养,与妈妈的饮食过于油腻有关。
7、便便中有黑色条状物
便便中的黑色条状物,像一条条小毛毛虫,看着挺吓人的,其实也是正常的。我家点点拉过一次这样的便便,看过医生后,说是与宝宝的饮食有一定关系,具体什么食物不明。后来有妈妈说,出现这种条状黑色物应该是宝宝吃了香蕉的缘故,这个说法基本上和点点当时的情况相符。
8、便便臭
宝宝拉的便便特别特别臭,通常有2个原因:一个是与宝宝饮食有关系;另一个原因就是食物残渣在肠道中酝酿的时间越久,便便自然也就越臭啦。
以上大多数情况都是与消化不良有关。因为小宝宝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容易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不良,其实很正常的。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没有其他不适,就不用担心。
如果宝宝的便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妈妈们可就要警惕起来了,可能需要就医咨询。
9、水样便便
不少妈妈看到便便稀,就认为宝宝拉肚子了。实际上,只有当宝宝大便性状突然变成水样便(水分多、粪质少,甚至水便分离),或者像蛋花汤一样的便便,而且排便频率明显高于平常,那才很有可能是腹泻。尤其宝宝精神状态也不佳,就表示宝宝可能患有病毒性肠炎,建议就医。(宝宝腹泻,别慌!看这篇就够了。)
10、便秘
有时候宝宝几天不排便,不一定是便秘,也可能是攒肚了。不过攒肚通常也只发生在1岁以内(宝宝15天不排便,到底是咋啦?),1岁以后还经常几天不排便,那可能是发生便秘了。判断宝宝便秘,一定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1、一周大便少于三次(3~4天甚至更久一次排便)
2、排便十分费劲(那种痛苦不言而喻)
3、大便又干又硬(这才是最关键的症状)
应对宝宝便秘的方法,在《如何让便秘远离宝宝?》这一篇中,介绍的比较详细了,大家可以看看。
另外,还有不少小朋友因为排便习惯不好,导致便秘,比如经常3~4天才肯拉一次,或者不肯坐坐便器而憋便等。那么,改善便秘方式,就需要从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入手。陪孩子读一些关于拉便便的绘本,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让孩子自发对排便产生正确的认知,比如《你的臭臭在哪里》。
12、便便带粘液
一般情况下,大便中都有少量的粘液。粘液本身就是肠道黏膜分泌的,目的是保护肠道黏膜免受异物刺激。
如果便便中有大量粘液,这时候就需要综合判断了。只要宝宝精神状态、饮食,各方面都不错,那可能只是肠道收到轻微刺激后的反应,就和鼻粘膜受刺激后分泌鼻涕一样的道理,不用担心。
但是如果便便中有大量粘液的同时,还伴有便血,或者有腥臭味,宝宝哭闹,甚至频繁呕吐,那很可能是比较严重的肠道疾病,建议就医。
11、豆腐渣样便便
便便为黄绿色带粘液的稀便,有时呈“豆腐渣”样,这表示宝宝可能患有霉菌性肠炎。对于宝宝而言,引起霉菌性肠炎的致病菌大多是白色念珠菌。而白色念珠菌也是鹅口疮的致病菌。也就是说,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可能还患有鹅口疮,如果宝宝有上述症状,建议就医。
13、便便带血丝呈鲜红色
便便有血丝原因比较多,可能食物过敏;也可能是肛门周围裂口。母乳喂养的宝宝,还可能是因为妈妈乳头出血,在吃奶的时候吸进去了。
要是宝宝吃、睡、玩,各方面都挺好的,可以暂时不用太担心,继续观察。如果宝宝持续便血,或者妈妈实在不放心,都建议就医化验一下大便。
14、便便中带血呈暗红色
如果肠道里面有不正常的组织或息肉,会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经过肠道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因为血色素会和肠内细菌发生作用,所以颜色不会是鲜红,而是暗红色。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就医。
15、大便呈黑色
当宝宝服用铁剂的时候,便便会变成黑色,通常不用担心。
也可能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导致便便变黑。当然,便便变黑是否与药物有关,还需要咨询开药的医生。
但是,如果既没有服用铁剂,期间也没有服用特别的药物,便便颜色又是黑色,那就要警惕可能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肠出血。
越高位的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颜色会越黑,越接近肛门的出血,大便颜色越鲜红,而中间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则会呈现暗红色或是咖啡色。
另外,关于宝宝便血原因,还可以大致参考下面的2个判断方法:
大便外面包着血:通常是因为大便很硬,造成肛门裂伤,这时会看到一坨硬硬的大便,外面包着血,但是大便里面没有,这种情况与便秘有关。
大便和血混合:如果是肠道内部的问题,会看到血和大便混在一起。例如,在高位的小肠出血,看到的就会是砖红色的大便,并且便和血是混合在一起的。
16、灰白色
正常的大便因为有胆汁,所以会呈现黄色或绿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这说明宝宝的胆道阻塞,胆汁不能正常流入肠道,要立即就医。
以上整理的16种便便性状,在带娃期间你可能会遇到。你都有所了解后,也能够更好的通过便便来判断宝宝肠道情况。
还需要特别提醒一下:遇到异常便便,去医院就诊时,建议将宝宝的便便带上或者拍成照片,这样便于医生及时诊断。如需要化验大便,最好是等宝宝排便后,立即用保鲜膜封存大便,并于2小时内送去化验,否则大便化验结果会不准确的。
聊完了便便性状,再来说说便便的次数
宝宝的大便次数,是有着明显个体差异,有些母乳宝宝一天能拉上10次也正常;
还有一些处于攒肚期的宝宝,长达1周甚至2周都不拉,也正常。我曾遇到过攒肚时间最长的,是连续26天不排便。
所以,仅靠大便次数,是无法作为宝宝健康与否的判断依据的。
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的情况比较,以及宝宝的综合状况来做判断。
比如,宝宝虽然好几天拉一次,但每次拉出来的便便也很稀软,那就没什么关系。
再比如,如果宝宝之前每天拉2~3次,突然变成一天拉7~8次,而且拉出来的便便很稀很水,那很有可能是出现某种问题了,此时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以及喂养、睡眠情况,如有异常,那就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最后,不管宝宝是不是理想的“黄金便便”,都不能单一的只从便便情况来判断宝宝是否生病,因为任何一种疾病都不是只有单一的症状表现,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睡眠、饮食等,是否突然和平时不一样了,来做初步的判断。
不管怎么说,最了解孩子状况的,应该还是咱当妈的。如果妈妈也实在放心不下,最好的建议就是去!看!医!生!
我是点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