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原因 >> 老人腹泻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经常腹痛拉肚子的毛病,隔壁老王几块钱

来源:腹泻原因 时间:2018-9-22

隔壁老王,2个月前便开始出现间断性的腹痛、腹泻,刚开始只是简单的以为吃坏了肚子,没放心上。近1个月,老王的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医院看病,非要试试自己找的中医小方……

一周以后,老王精神焕发,跟没事人似得。是什么中医小方,让老王的拉肚子、腹痛好的这么快呢?

拉肚子、腹痛,相信每个人都会发生。其实,中医把拉肚子、腹痛的病因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热性痢疾,一类是寒性痢疾。热性痢疾一般是有炎症,比较急;寒性痢疾大多是常年性的,一着凉就容易拉肚子,甚至会便血,今天主要讲的是寒性痢疾。

中医辩证---痢疾

《伤寒论》中这样记载:“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

拉肚子、腹痛这种症状,往往见于痢疾,古人都叫下利,但是后世分泄泻和痢疾,二者是不一样的。我们俗称的拉肚子就是泄泻,痢疾是腹痛、腹泻甚至出现便脓血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是因为身体少阴寒化、脾肾阳虚所致。我们整天讲阴阳,阴和阳的关系就像气和血的关系,气代表阳,血代表阴。

气血的关系是“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包含着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行血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的固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外。

那从阴阳的关系来讲,阳对阴也有固摄作用,所以寒证里面出现腹痛、腹泻、便脓血,是因为阳气太虚了,失去了对阴血的固摄。

临床有些病人会拉出来白冻状的东西,这个例子举得不太恰当,但是这个比喻很能说明问题,实际上真是有好多病人拉出来的大便中带有像果冻似的脓液,这种往往属于寒证。

临床怎么来判断是寒还是热?热证出血为热伤血所致,往往血色鲜艳、质地粘稠、出血量大;寒性出血阳气亏虚、阳不摄血所致,往往血色晦暗、质地发淡而稀,出现量少。少阴虚寒,固摄无权,使大肠滑脱不止,大便是脓血夹杂而下,但是一般没有里急后重的感觉。并且大便没有很重的臭秽之气,一般还兼有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等。津液从大便而下,小便就短少,越是下利不止,小便就越短少。

总结如下:脾肾阳虚,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络脉不固所致。症状表现有:下利不止,大便稀薄,脓血杂下,色泽晦暗,其气腥冷不臭,无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伴有腹痛,痛势绵绵,喜温喜按,小便色清而量少。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寒性痢疾有所了解了,我们通过温中散寒、涩肠止痢的方法来调理,下面我们今天的主角登场了。

痢疾(少阴病)

症状:腹痛,拉稀便,怕寒凉。

病因:脾肾虚寒,寒湿阻滞。

方法:温中散寒、涩肠止痢。

方药:赤石脂30克,干姜15克,粳米20克。

使用方法:粳米可用东北大米,提前熬煮,米软后,放入赤石脂和干姜即可。一付熬出两袋,早上中午服用。

(特别提醒:本方仅供参考,具体症医院就诊。)

药材解读

本方证病机为少阴阳衰,阴寒内盛,寒湿阻滞,肠络受伤,根据以上病机,治以温中涩肠止痢。方中重用的赤石脂温涩固脱,收敛止血,为君药。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为臣药,君臣相配,温中涩肠,止血止痢功效更强。佐以粳米,养胃和中,助赤石脂,干姜以固肠胃,三药合用,具有温中涩肠止痢之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4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