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原因 >> 老人腹泻的原因 >> 正文 >> 正文

秋季腹泻请看这里

来源:腹泻原因 时间:2017-9-8

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一天天下降。在这个转变中,中医说的寒凉之气来了,人体若还没有适应气候变化,肠胃功能最容易失常。加上秋天是花果飘香的季节,螃蟹、虾肉特别肥美,肠胃弱的人稍微贪嘴多吃了,肠胃可能会提出抗议,从而引起胃肠腹泻。

秋季腹泻分为五种:

外感风寒、内伤寒湿、伤食证、情志失调、湿热证,其中内伤寒湿最多,湿热证最少。

外感风寒疏风温中止泻

症状:大便清稀,并发烧。头痛、鼻塞、流清水鼻涕。典型的外感风寒导致的腹泻,外寒引起的腹泻,常伴有感冒症状.

寒湿袪邪除湿扶正

腹泻患者中,内伤寒湿的患者最多。中医认为,内伤寒湿多发生在脾胃虚弱的患者中.

症状:腹泻一天三四次,大便清稀。她还感觉口干、乏味、肢体困倦。脸色蜡黄,舌苔又湿又腻。脾胃运化功能不好,津液代谢失调,内生湿邪产生湿病。一旦寒湿侵犯或吃了油腻食物,大便次数会明显增多,伴有腹痛。外感风寒与内伤寒湿有时关系密切,可在一个患者身上交替发生。内伤寒湿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治疗时不仅要调理脏腑功能、袪邪除湿,同时还要袪邪扶正。”

伤食证消食理气止泻

秋季腹泻还常见的是伤食证,就是“吃坏了”。天气凉下来胃口一开,吃坏肚子的概率大增。伤食证患者有个明显特点,泻下粪便特别臭,并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腹部痛起来一阵阵的,泻后痛感会减轻,不思饮食,舌苔厚腻。

情志失调疏肝健脾止泻

  肠胃跟人的心情关系密切。深秋后因为情志失调引起腹泻的患者会多起来。“情志失调会对五脏造成损伤,中医讲‘思伤脾’,过度思虑会伤及脾胃。吃不好,睡不香,长此以往会消瘦。”对付“悲秋”最好的办法之一是锻炼。人在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会兴奋,出了一身汗后,人会觉得神清气爽,原本低落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心情一好,肠胃的毛病就会减少。

脾胃虚弱

  经常腹泻、脾胃虚弱的人,调理一下肠胃。

秋季天气变凉。宝宝更容易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的原因

  1、内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都还没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小于6个月的宝宝,由于体内还留有妈妈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患秋季腹泻的机率更低。3岁以上的儿童,由于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2、外因

  (1)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传染源来自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急性期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或流行,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2)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3)其他疾病因素:婴儿感冒,或者有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时,也会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症状。

  中医怎么治疗秋季腹泻

  (一)辨证治疗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在辨证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有效:

  寒泻:即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

  热泻:即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常见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

  伤食泻:即孩子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常见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

  脾虚泻:即孩子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引起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秋季腹泻

进入秋季之后,昼夜温差明显的增大,温差大会引发很多的疾病,如一着凉就会引发腹泻,秋季腹泻的患者是越来越多,那么秋季腹泻该如何缓解呢?中医介绍,对于秋季腹泻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艾灸和经络梳理的方法。

灸疗就是用艾炷、艾条等材料置于人体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温对特定穴位产生影响,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具有补气温阳、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6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厚朴阁针对成年人、未成年人、儿童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有很好的效果。

腹泻哪里去?快去厚朴阁不打针不吃药,还有好疗效!!!!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鍖椾含涓鍖婚櫌鏇濆厜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