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标题是:“瑞士护士罕见腹泻被误诊,动手术装胃袋后勇敢亮“伤”。
文中提到,这名倒霉的护士由于腹痛引起腹泻,去医院查了半天,吃了各种药,都不见好转,导致一天要腹泻十多次,无法出门。
最后,她恳求她的主治大夫为她做一个外接结肠袋手术(也就是一个屎袋),这样她就可以告别每天跑厕所的痛苦了。虽然主治大夫告诉她,这样并不能治好她的腹泻,可女护士还是决定做手术。手术很顺利,这位护士还很开心地在网上秀出了她挂着“屎袋”的照片。
看完报道的我是凌乱的,话说老外的脑回路真是很清奇的乐观啊!天天挂个“屎袋”,生活得多不方便啊?差不多就等于是半个残废了,还那么满足地秀照片。。。可怜的歪国人,号称医疗水平先进,却连个腹泻也治不好,治了两年,只能做手术变成现在的样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我女儿得了感冒,没几天就发展到上吐下泻。当时,我女儿的腹泻严重到从家走到弄堂口,来来回回了四次,最后只能垫上姨妈巾才能出门。
一开始,医院专家的期望,打车到了沪上一家拥医院,挂了中医专家门诊。可惜,这专家在一通验血验大便之后,在既没有摸脉也没有看舌苔的情况下,果断开了黄连素。本来医生还想让我们吊水,被我果断拒绝了。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这都神马中医!!?
医院的常规套路就是黄连素、诺氧氟沙星片。
可当时,我想女儿还有呕吐、咳嗽、胃部不适的症状,这些都显然不是黄连素能够解决的,多年就医经验告诉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西医思维,是没办法一起解决我女儿的所有症状的。
果不其然,吃了几顿黄连素,根本不管用,我不得不求助于民间中医了。
于是好基友雪梨向我推荐了花少。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很厉害的青年中医,他看上去很年青,很冷峻。
我把女儿的情况详细地描述了一下:感冒咳嗽几天后,入水即吐,腹泻,胃部不适。
花少仔细地摸了两手的脉,看了舌苔,大笔一挥,处方:生姜8克、半夏8克、黄芩8克、炙甘草3克、干姜3克、黄连3克、陈皮5克、苍术5克,三剂。
才8味药?才开三副?看样子这位传说中的神医对自己的诊断很有信心啊!
果然,一剂服完,女儿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当时就觉得这中医好帅啊!不需要仪器,只凭四诊合参,就能开出这么对症的方子,一剂而愈,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啊!
那我们来一起看下花少开的是什么呢?四年前我一点都看不懂,今天我拿出来一看,哦!原来是生姜泻心汤啊!
翻出生姜泻心汤的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症状几乎完全吻合,加上当时有呕吐的情况,又加了半夏、陈皮、苍术,降逆止呕,燥湿合胃健脾,简直完美!
当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用生姜泻心汤,中医与西医最大区别在于:中医治人,西医按病名治病。同样是腹泻,中医看人看症状开方,从整体考虑。西医只看局部,好比盲人摸象,永远找不到病的真正原因。
腹泻先辩寒热、后辩虚实
寒证:畏冷、喜温喜按、得热则轻。
热证:喜冷或者不畏寒,腹痛拒按,里急后重、拉时肛门灼热、大便酸腐臭。
虚证:神疲乏力、腹软、拉后虚脱、大便时无力、色清、味淡。
实证:精神尚可、腹泻后没有虚脱感,反有爽快感。
那平时遇到身边有腹泻的人怎么办呢?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治腹泻的中成药
寒性腹泻适用
理中丸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主治:虚寒腹泻,患者可能素来体弱,着凉吹风,或者吃了凉的食物,腹部喜温喜按,得热则减。
外面现在比较多的是:附子理中丸,适合更加严重的虚寒利:“饮水即吐、食谷则利,脉迟而弱者。”
寒湿夹杂腹泻适用
藿香正气水
苍术、厚朴、茯苓、半夏、藿香
陈皮、白芷、大腹皮、苏叶
主治:寒湿内盛的腹泻,头重如裹、脘腹胀痛、呕吐、清水泄泻。是夏天喜欢吹空调,吃冷饮后出现的腹泻良药。
阳虚腹泻适用
四神丸
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主治:五更泄。这是一种肾阳虚的腹泻,表现为每天早上黎明之时,会脐腹作痛,肠鸣即泄,完谷不化(食物不能消化,吃什么,拉什么)。
热性腹泻适用
葛根芩连片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清热化湿,腹痛、拉时里急后重,味道酸臭或者比较臭。
这个药非常好用,对于细菌性的腹泻很有效。
香连片
黄连、木香
主治: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导致的痢疾,多见里急后重,发热腹痛。
治疗腹泻,民间还有很多小偏方
比如寒性腹泻,我们可以吃点炒麦粉,具体可以参照之前的文章《心之谷》;
还有杨梅酒,这个也是治疗寒性腹泻的,对于湿热型的不适合,切记切记。
另外,对于慢性腹泻,艾叶煮水据说疗效也不错。
当然,最好还是能够来方寸山学一点辩证,这样,不至于像那位护士那样,终身和屎袋为伴。
(文中图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方寸山
纯中医·向道之心
星期五
.6.8
我叫你一声你敢扫我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lrfxyy/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