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天有数千万人罹患腹泻病,每年发生腹泻病达17亿例次,其中有万例患者因严重腹泻而死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全国人口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
秋季急性腹泻是指:
每天解不成形大便3次或3次以上,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有病毒和细菌
病毒
病毒导致感染性腹泻的比例远超过其他病原体,占50%以上,秋冬季发病率高。病毒感染性腹泻,绝大多数呈自限性病程。不同病毒引起腹泻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无明显特征性,临床上难以区分;潜伏期1-10天不等,多在1周内发病。起病急,腹泻为主,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力、低热等表现,腹泻每天数次到数十次,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一般无脓血。老幼病弱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细菌细菌是致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检出率仅次于病毒。一般为散发,也可爆发流行,夏秋季节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多为自限性,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程为数天至1-2周,常为自限性,少数可复发或转为慢性。胃肠道症状突出: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可伴有里急后重,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为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常伴有畏寒、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并发症相对多。病情严重者,因大量水分、电解质丢失,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少数患者可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发病前多有诱因,有不洁饮食史或旅游史,如食用生或半生肉类、生乳、海产品凉菜、冰箱里未热或未热透的食物。具体治疗方法
一、饮食治疗和补液治疗
1.腹泻尤其是水样泻患者的理想饮食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补充能量和电解质。苏打饼干、酸奶、汤、蔬菜也是较好的选择;2.部分患者因腹泻可能发生一过性乳糖酶缺乏,最好避免牛奶摄入;3.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一般不需要禁食,如有较严重呕吐的患者则需要禁食,口服补液疗法或静脉补液开始后4h内应恢复进食;4.少吃多餐(建议每日4-6餐),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谷类、肉类、水果和蔬菜),尽可能增加热量摄入;5.避免进食罐装果汁等高渗性液体,以防腹泻加重;6.粪便成形后,饮食可逐渐恢复正常。7.口服补液盐应间断、少量、多次,不宜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口服剂量应是累计丢失量加上继续丢失量之和的1.5-2倍;8.口服补液治疗除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风险外,口服补液疗效与静脉补液并无任何差异,但前者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避免血管炎的发生;9.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患者,应尽可能鼓励其接受口服补液治疗,但以下情况应采取静脉补液:①频繁呕吐、不能进食;②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者;③严重脱水,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④其他情况。二、止泻对症治疗
1.肠粘膜保护剂和吸附剂:蒙脱石制剂、果胶和活性炭等,蒙脱石制剂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能够降低腹泻频次,缩短腹泻病程;2.微生态制剂:由肠道益生菌组成的特殊活性微生物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病;3.抑制肠道分泌:次水杨酸铋能抑制肠道分泌,减轻患者的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在轻、中度腹泻时,可以有效控制大便次数,安全性好,可用于旅行者腹泻治疗;4.小檗碱:具有良好的收敛和轻微抑菌作用,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作用。三、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
1.急性水样泻患者,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2.轻、中度腹泻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以下情况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①发热伴有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②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等细菌感染;③感染发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败血症或有假体患者;④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患者;3.有适应证的重度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在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明确之前采取经验性抗菌治疗,可缩短病程;4.病毒感染性腹泻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如何预防
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患者、隐形感染者、动物,主要是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部分病原体可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及呼吸道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部分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及儿童,老年人、有免疫抑制或慢性基础病为高危人群。温馨提醒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感染性腹泻最重要最经济且有效的措施。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习惯,尤其是手卫生,不吃生冷过期变质、加热不彻底的食物。重视食品和饮水卫生,重视厨房卫生管理,杀灭蟑螂、苍蝇,砧板和菜刀要生熟分开。·END·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组稿编辑: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qjfxyy/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