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苑振发、赵琴英对唱晋州小曲《反对花》
图:苑振发像(从下图合影照中剪裁,安春华翻拍)
图:苑振发唯一的一张照片,第四排左起第三位是他(安春华翻拍)
晋州小曲曲婉转,弹唱艺人技精绝
文/图燕赵晚报记者安春华
民歌可以分为号子、小调、山歌等类别,上期报道的闫三妮民歌属于山歌。在河北还有大量的小调,并且,小调占了河北民歌的绝大部分。晋州盲艺人苑振发弹唱的曲目,有的作为小调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有的作为“冀中小曲”这一曲种被收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可见他的声音是跨界的。虽然如此,那蕴藏其中的质朴、热烈的生命力却始终如一。他的歌声、琴声,注定传世。
盲者的歌声
原来歌还可以这么唱!上周三,当我在晋州市文化馆赵孟群老师的音乐工作室里,听到年的珍贵录音、由苑振发与赵琴英对唱的《反对花》时,由衷感叹。不要以为盲者的歌声都是悲凄,这首歌竟可以听得人心花怒放、热血沸腾。
“正得儿月得儿里得儿什么样子花得儿,
正月里开的一朵迎得儿春花。
迎得儿春得儿花得儿开得儿你曾见过它得儿,
小妹妹一心要戴迎得儿春花。
七不隆咚青得儿青,得儿桑,
八不隆咚桑得儿桑,得儿花红,
得儿桑,得儿桑,得儿桑得儿,花得儿开得儿月得儿月青。”
舌颤音“得儿”几乎加在每一个能加的字后边。事后从资料上查知,这是模仿三弦的轮指奏法。但是,我们不必细究专业知识,只需要去听。这首歌只有亲耳听到,才能感受它的热烈与欢喜。极快的节奏,舌头颤而不乱的技巧,以及两人完美的配合,难度绝不比说绕口令或相声“贯口”低。我听完以后的反应是,骑车走在路上,那旋律不由得在脑海中一遍遍翻滚。
尽管自己的生活是那么艰难,还把这样的喜乐带给世人,这首歌注定了苑振发在河北民歌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苑振发,一位仙逝多年的盲艺人,如果活到现在,刚好岁。他的家在晋州市槐树镇龙头村。大概不足一周岁?或是什么时候,反正不会说话和表达呢,因为母亲“沤炕”(烧炕),没有及时通风排烟,竟把躺在炕上的他给熏瞎了。或许那声声啼哭,母亲只当是惯常的哭叫而没有在意?如今,苑振发的女儿苑小刁也说不太清,到底父亲是多大上失明的,“反正打小儿就看不见了。”
苑振发的母亲一看儿子成了残疾,觉得拉扯不了孩子、弄不起这个家,就在苑振发3岁那年离婚改嫁了。苑振发的父亲一个人拉扯着他,靠给人纳鞋底子挣点零花钱。每次出门交鞋底,留下孩子自己在家。一次,苑振发竟自己从家里摸索着走出来,玩累了,就趴在巷口的碾盘上睡着了。
盲孩子的生计基本上只有两条路:算卦,唱曲儿。父亲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苑振发刚满12岁,即让他拜了本村既会算卦又会唱曲儿的苑洛改为师。苑洛改当然也是盲人,村里人叫他“瞎贤儿”。苑振发天资聪颖,学了一冬两冬,即出师“单挑”。他常和师姐做伴,在四里八乡的村子里摞地摊演唱。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xhfxyy/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