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疮、又称慢性口腔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长期口腔黏膜溃烂,舌边尖生疮,时好时坏,无休无止,十分苦恼。这个病究竟是炎症、内分泌失调、还是维生素缺乏所导致的?至今众说纷纭,用西药治疗不理想。
中医从病机上分析,大致可以分为湿热内蕴、虚火上浮两大类,从我治疗的病例来看,该病属于阴虚夹湿热者居多,用甘露饮加减非常有效,做成药丸服用,逐渐可以控制复发。但有极个别案例,属于阳气虚寒者。
《局方》甘露饮原方:生地黄10g熟地10g天冬10g麦冬10g石斛10g黄芩10g枳壳10g茵陈10g枇杷叶10g炙甘草10g
这首方是治疗阴虚湿热的主方,方中的二地、二冬名固本丸,滋养肺肾之阴,加上石斛养胃阴,则上中下三焦的阴虚均能固护;清热的药物只有一味黄芩,说明火热不盛,而且是隐而不彰的郁火;茵陈淡渗利湿,炙甘草和胃,枇杷叶、枳壳降肺胃之气,以利于湿热的排除。虽然此方可以用治三焦阴虚湿热,但重点在中焦胃,治疗复发性口疮,颇为适合。
案例甘露饮加减
尚某,男,64岁,湖南长沙市人,年11月20日初诊。
患者口腔溃疡30余年,经多方治疗不效,原来每月发作2、3次,每次溃疡疼痛3、5天,即可自愈。近年来,发作十分频繁,几乎每天都发,此起彼消。察之见舌部溃疡灶数个,疼痛剧烈,大便干结,解之极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
生地15g麦冬15g天冬10g耳环石斛10g黄芩15g茵陈15g枇杷叶10g枳壳10g胡黄连10g人中白10g蒲黄10g七剂
11月28日二诊:上方有效,溃疡逐渐消除,做蜜丸长期服。
处方:生地60g麦冬30g天冬30g耳环石斛30g黄芩30克g茵陈15g枇杷叶15g枳壳15g黄连30g胡黄连30g人中白30g人中黄30g蒲黄30g五倍子30g儿茶30g马勃30g木蝴蝶15g芦荟30g一剂。做蜜丸,每天两次,每次9克
服后一年多没有复发。由于饮食不慎,或熬夜,再复发时,服几剂汤剂,很快缓解。
心得体会:
凡阴虚夹湿热的病,都不易根治,因为湿性缠绵。医者在运用甘露饮治疗复发性口疮时,须处理好阴虚、湿、热三者的矛盾,滋阴不宜太腻,以免助湿留邪;化湿不宜太燥,以免伤阴助热;清热不宜太凉,以免伤阳生湿。根据病情审时度势,灵活加减。我在原方基础上,对于严重的口腔溃疡,常加人中白、胡黄连,此2味药是治疗口腔溃疡专药。尤其是人中白,据《本草纲目》记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舌头肿胀、疼痛,加五灵脂。咽喉疼痛,加玄参、板蓝根、土牛膝,降火解毒止痛。口疮愈合困难,加马勃、木蝴蝶、五倍子。本案用芦荟、决明子、马勃、木蝴蝶,学自朱良春老的经验。
《朱良春医集》云:“朱老治疗脾经积热之口疮,以苦泻为重点,参用解毒、护膜、生肌之品,常应手收效。可用芦荟,配合决明子、马勃、木蝴蝶、甘中黄等。芦荟苦寒,入心、肝、脾三经,除善折肝火通便,亦善泻脾经湿热,
《儒门事亲》曾以其配合使君子治疗小儿脾疳。决明子能清肝、和胃、通便,朱老历验其为治疗消化性溃疡之效药,并引申于治疗口腔溃疡,它与芦荟相伍,诱导下行,使淫热从下而泄,遂不至炎上为患。马勃、木蝴蝶同用,清泄邪热,保护溃疡面,加速其愈合。甘中黄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甘中黄即人中黄,秋石即人中白的精制品,前者长于解毒凉血,后者长于滋阴降火,二者都是治疗咽喉、口腔病的要药。
此外,可以配合含漱方:蒲黄10g五倍子10g秋石10g水煎,频频含漱。蒙脱石散外搽溃疡处,一日多次,可以止痛、愈疡。
复发性口疮患者,不宜熬夜,不宜吃荔枝、桂圆、榴莲、木瓜、狗肉、羊肉以及辛辣、煎炸之品。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刘某,男,33岁,长沙市人,年10月6日初诊。
患者有口腔溃疡病史十多年,舌头及口腔黏膜反复溃疡,从未停歇,每个月仅有4、5天愈合。数年中,曾经到长沙、武汉、医院,寻找著名口腔科专家治疗,未取得效果。又找过本省数位名中医开方,用过导赤散、泻黄散、生脉散加减,以及熊胆、牛黄、肿痛安、珍黄片等。并遵从医生的告诫,饮食清淡,不粘任何辛辣刺激的食品,口腔溃疡仍然发作,疼痛不已。平时身体健康,经常运动,大便正常,小便微黄,无其它不适。察之舌淡,脉小弦。
用甘露饮:
生地15g熟地10g麦冬10g天冬10g耳环石斛10g枳壳10g茵陈10g黄芩10g枇杷叶10g人中白10g七剂
10月13日二诊:服上方后,口腔溃疡未愈,仍然疼痛,且有加剧之势。仔细观察舌面,见3、4个溃疡点分布在舌头两边,不容易看出,舌体胖淡,有齿痕,薄白苔,脉小弦。
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8g附子10g细辛5g半夏15g茯苓15g干姜(炮)10g耳环石斛10g人中白10g七剂
10月18日三诊:上方未服完,因为患者要出差,提前来看病。告知服完第二剂药,疼痛已止,今天服完第五剂药,溃疡面已经愈合。察之舌体比上次瘦了许多,仍然舌淡,苔薄白,脉细弦。患者又告知:头上长疙瘩不断,也同口腔溃疡一样,有十多年历史,吃了许多凉药,从未消除。察之微红,有少许压痛。汤剂仍然用原方,服七剂,另外用原方加减制成丸剂:
麻黄30g附子g细辛30g半夏30克g茯苓60g干姜50g耳环石斛30g人中白30g鹿茸15g五倍子30g
一剂为丸,每天两次,每次6g。
11月22日四诊:上方服了一个月,所剩不多。患者告知:一月之中,口腔溃疡没有发作,头上包节也缩小了许多。效方不变,仍然做药丸,继续服一个月,巩固疗效。
年3月11日五诊:服上方后,口腔溃疡一次没有发作,头上包疖已经全消,舌淡仍然有齿痕。用上方加仙灵脾30克为丸,继续吃完一剂,以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
一般口腔溃疡,以阴虚夹湿热者居多,极少有属于阳虚夹夹寒湿的,本案的情况十分特殊。初诊时,我虽然发现患者舌淡、苔薄白,与一般口腔溃疡的舌红、苔黄有异,心中虽然疑惑,但恐是患者长期服用寒凉药所出现的假像,不敢贸然使用温药,担心火上加油。暂且沿袭常法,聊以投石问路,处以甘露饮加减。二诊见服甘露饮无效,有加重之势,舌体变胖。才改用温药,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加半夏化痰,茯苓渗湿,干姜温中。惟恐骤然用温药,引起伏火上浮,再加耳环石斛养胃阴,人中白清中焦虚火。考虑周全之后,施之果然有效。其中促使我改弦更张的原因,是患者说了一句话:“只要舌头变胖,有齿痕时,我自己就知道病加重了”。常言说:“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如果不是患者自己提供了这个关键信息,我也难以下决心用大温大热之药。在三诊制成药丸巩固疗效时,我在原方中加入了鹿茸、五倍子两种药。
用鹿茸治疗疖疮,出自岳美中老中医的经验。患者疖疮与口腔溃疡同时发生,年深日久,用凉药始终不消,则也应当同治疗口腔溃疡一样,采取逆向思维,视为“阴疽”,用温药温散。五倍子是我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良药,既善于敛疮,又能消除痈疽。两味药都不宜煎服,适合于入丸散中使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观面相,知健康
※好肚脐的三个标准
※半夜容易醒,又常睡不着,该怎么办?
※延长膝盖寿命,就用这一招!简单有效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彭坚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