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原因 >> 经期腹泻原因 >> 正文 >> 正文

小儿腹泻是为啥原因是它

来源:腹泻原因 时间:2017-9-25

小儿腹泻原因

小儿腹泻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

1、内在因素

(1)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孩子免疫功能较差,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

(2)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有:

①细菌:大肠埃希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②病毒: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诺沃克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冠状病毒等。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一些原虫的感染如蓝氏贾第鞭毛虫、结肠小袋虫、阿米巴原虫等。

(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过多过早给孩子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小儿腹泻。

(2)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使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可诱发腹泻。

(3)过敏因素:乳糖不耐受症、糖原性腹泻、原发性肠吸收不良等都可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症状

腹泻常伴症状

(1)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机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有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1)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低下,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2)脱水。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使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以前两者多见。

3)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与脱水程度平行。轻者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据血C02CP分为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

4)低钾血症。多见于急性腹泻脱水部分纠正后,或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伴腹泻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清钾<3.5mmo1/L;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倒置,出现U波及心律失常。

5)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活动性佝偻病患儿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惊厥,应考虑低钙的可能,当用钙剂无效时,应考虑低镁的可能。血镁正常值为0.74~0.99mmol/L(1.8~2.4mg/dl),<0.58mmol/L(1.4mg/dl)可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

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性肠炎。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发病,常常病初发生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检测(ELISA法)可快速诊断。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以5~8月份最多。起病较缓,大便呈黄色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和较多黏液,常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黏冻状含脓血,常伴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可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休克。临床表现与菌痢难以鉴别,需做大便培养。

(4)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9~11月为高发季节。在新生儿室可造成暴发性流行,也是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2~24小时。起病急骤;大便每日10~20次,水样便,腹泻时伴腹痛或绞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发热,严重者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持续数日,有自限性。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各年龄均可发生,潜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多,开始为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大多数为2岁以下小儿,全年发病,以夏季多见,应注意流行病学史;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性状多样,不消化便、水样便、黏液样便甚至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休克、DIC;部分患儿呈败血症表现,热程较长。半数患儿病后大便排菌约2周,甚至更长。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大便黄绿色水样,似海水色,黏液多,有腥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便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8)真菌性肠炎。多见于营养不良儿或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患儿常伴鹅口疮;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黄稀,泡沫多,有发酵味,有时呈豆腐渣样;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沙氏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确诊。

(9)伪膜性肠炎。由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早到数小时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手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等体弱患者。本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2种毒素致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少数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外周血象增高。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帮助确诊。

小儿腹泻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预防脱水,然后继续给孩子饮食,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以下是针对不同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1、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母乳喂养的孩子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的孩子可喂以等量米汤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①口服补液: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积损失量补足。

②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3)药物治疗

①控制感染: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性细菌所致,可选用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②微生态疗法: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贝婴可益生菌含有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③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如蒙脱石粉。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1)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继续喂养对促进疾病恢复、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是有益的。

(4)药物治疗:

①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铁、烟酸、维生素A、C和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

②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

中医辨证论治有良好疗效,并可配合中药、推拿、捏脊、针灸和磁疗等。

6.5cm×7cm

产品由无纺布背衬层、胶层和聚乙烯薄膜或离型纸覆盖层等部分组成。胶体含薄荷脑、丁香罗勒油、高分子材料等成分。通过凝胶层的能量转换功能达到理疗缓解疼痛的作用。

适用于缓解因湿热、伤食、疳积引起小儿的腹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的物理治疗

产品优势:

1、专门针对小儿腹泻,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各种急、慢性腹泻、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和抗生素治疗中的感染性腹泻。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食等

2、纯中药,安全无副作用

点击原文阅读玩游戏赢大奖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jqfxyy/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