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粪便中水分仅约~ml。若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产生腹泻。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有都有腹泻的经历,尤其是在找不到厕所时,更为尴尬。在这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安全方便有效治疗腹泻的方法:
贴针灸治疗腹泻的病因病机、配穴及原理一、病因病机
腹泻亦称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稀的症状。本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受病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肠、小肠。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引起的腹泻,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二、辨证分型
(一)急性腹泻
1.病因病机
如果伴有发病急、肠鸣腹痛、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苔黄等症状,为急性腹泻,本型腹泻与进食生冷不洁食物,寒暑湿热邪气侵袭肠胃有关。
2.配穴
天枢穴(双侧):位于肚脐两侧3指宽处。
阴陵泉穴(双侧):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上巨虚穴(双侧):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8指宽处。
3.原理
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具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止泻的作用;上巨虚穴为大肠的下合穴,具有通调胃肠气机,运化湿滞止泻的作用。
(二)慢性腹泻
1.病因病机
如果伴有面色萎黄、乏力、食欲下降、晨起腹泻、腰膝酸软、怕冷等症状,为慢性腹泻。本型腹泻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因素有关。
2.配穴
脾俞穴(双侧):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处。
天枢穴(双侧):位于肚脐两侧3指宽处。
足三里穴(双侧):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4指宽,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三阴交穴(双侧):位于内踝尖直上4指宽,胫骨后缘。
3.原理
脾俞穴为脾脏的背俞穴,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穴为大肠的募穴,具有调理胃肠气机的作用;足三里穴位胃脏的下合穴,具有健理脾胃,消胀止痛的作用;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化湿,温养脾肾的作用。
如果您对贴针灸治疗腹泻感兴趣或者想进一步了解贴针灸治病的相关信息,请通过下列途径详细了解。
联系.
咨询。
贴针灸贴
“贴针灸”——贴敷穴位,功同针灸;自己动手养生、调理、治未病,让自己成为针灸养生专家。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xhfxyy/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