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想成为“育儿无敌父母”而编写
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医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咨询、急救--
编者的
乳糖是母乳、哺乳动物乳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婴幼儿腹泻后因肠道黏膜受损,会使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遭到破坏,导致奶中乳糖消化不良,引起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容易继发乳糖不耐受。
一、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
不知您自己有没有喝了牛奶后不舒服的现象?比如肚子胀、拉肚子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所导致。
母乳和乳制品是婴幼儿主要的食物和能量来源,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一种重要的营养成份。乳糖进入人体后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被机体吸收利用。由于乳糖酶缺失或活性降低可导致乳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肠鸣、腹胀、腹痛、腹泻为主的一系列表现,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无乳糖配方是专为乳糖消化不良/不耐受婴儿所配制的特殊婴儿配方粉。乳品中所含碳水化合物为乳糖。婴幼儿腹泻致肠道黏膜受损的同时,会破坏其表面消化乳糖酶,造成暂时乳糖消化障碍,加重腹泻。无乳糖配方粉,不是不含碳水化合物,而是用麦芽糊精等替代,其营养效果与普通配方相同,绝对能够满足婴儿需求。严重腹泻时,普通配方粉应换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母乳喂养儿不易受轮状病毒侵袭,一旦受到侵袭,腹泻较为严重,可在1~2周内添加外源性乳糖酶,也可考虑暂时换成不含乳糖的配方粉1~2周。
二、乳糖不耐受症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多种原因导致小肠上皮损伤,乳糖酶活性暂时性下降,多发生于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手术及药物损伤小肠黏膜后,多数随原发病纠正后得以缓解。其中又以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后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较高。
乳糖酶损失程度与腹泻的严重程度和原因有关。在治疗腹泻的同时,只用无乳糖配方粉,利于腹泻期间营养素的吸收。腹泻好转后肠道黏膜修复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建议无乳糖配方使用2周或更长时间。
三、为什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后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先吐后泻,严重的伴有脱水表现,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但轮状病毒可破坏肠黏膜,减少乳糖酶的分泌,还直接作用于乳糖酶使其分解,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迁延难愈,食用低乳糖奶粉或其他不引起乳糖不耐受的乳制品可缩短病程。
四、乳糖不耐受有什么表现?
急性腹泻大于2周了,宝宝还在不停地拉肚子,拉黄色稀便,酸臭明显,还有泡沫,肚子也鼓鼓胀胀,经常听到肚子咕咕响,时常放屁,屁股也是红红的,有时候晚上哭闹也比较多。
食物中的乳糖在小肠内不能被乳糖酶完全消化吸收,滞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加,肠排空加快,导致腹胀、肠鸣、肠绞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婴幼儿常见症状是腹泻,典型的粪便为黄色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较大的儿童则以腹部不适、腹胀为主要表现。
五、怎样判断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症?
有感染性腹泻的病史、肠炎治愈后仍出现腹泻,伴有腹胀、肠道排气增多等,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如果怀疑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症,可以先尝试不含乳糖饮食喂养,通常2周内胃肠道症状消失,而再次摄食含乳糖饮食后症状复发,可以考虑乳糖不耐受,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婴幼儿常用的检查方式是大便还原糖及PH值测定、尿半乳糖监测试验。另外,呼气查氢气,也是查乳糖不耐受的一个方法。
诊断乳糖不耐受的患儿以腹泻为主,可伴有易哭闹、呕吐等,偶发肠绞痛等表现;大便常规化验阴性、还原糖阳性、pH值低提示乳糖不耐受;对无乳糖配方乳治疗效果好,换用普通配方乳或母乳喂养后又出现腹泻。符合以上情况就可确定患儿发生了乳糖不耐受。鉴别诊断1.肠炎由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发热,大便有黏液,可能带脓血,大便镜检下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而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起病缓慢、不发热、大便糊状,镜检阴性,而还原糖阳性。2.牛乳蛋白过敏特别是轻型牛乳蛋白过敏。该症患儿改用母乳后腹泻即止,而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对母乳和牛乳都不耐受。值得注意的是牛乳过敏可能和乳糖不耐受同时存在,则改用母乳腹泻仍不止。但牛乳蛋白过敏的患儿大便还原糖试验阴性,可助二者之鉴别。3.婴儿肠绞痛综合征发生在3个月以下婴儿,原因不明,绞痛时间长,在3个月内反复发作。但该症大便还原糖阴性。
六、乳糖不耐受如何治疗?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应终身禁食乳糖,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首要的治疗是原发病的治疗,有营养不良者纠正营养不良,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滥用抗生素。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治疗、补充乳糖酶、补充益生菌制剂等。使用西甲硅油等方法只能改善宝宝乳糖不耐受的胀气等症状。
推荐在给宝宝喂养的奶液(母乳或者配方奶)中滴加乳糖酶滴剂,补充足够多的乳糖酶来分解消化乳糖,同时帮助刺激宝宝肠壁自己分泌乳乳糖酶,促使纠正、改善宝宝消化系统对乳糖的适应能力。
七、乳糖不耐受症的宝宝吃什么?怎么吃?
建议家长继续母乳喂养,辅食选择上尽量选择不含乳糖的食物,给宝宝添加乳糖酶,同时服用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来缓解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饮食治疗是乳糖不耐受症的主要治疗方法,避免使用乳糖及含乳糖食物可以有效控制或减轻症状。以奶制品为主食的婴儿,可以选用无乳糖奶粉,为优质牛乳蛋白配方,不含乳糖又能确保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较大的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辅食要注意回避含有乳糖的食物,以谷物类,豆奶或豆类食品以及肉类等不含乳糖食物为主。
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患儿临床症状与进食乳糖的量密切相关,可以采用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以增强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避免空腹饮用奶制品等也可以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
八、如何添加乳糖酶?母乳喂养宝宝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乳糖不耐受症最重要的原因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理论上补充乳糖酶使最佳选择。如孩子是母乳喂养,出现乳糖不耐受,不需要停母乳,可在每次母乳喂养前添加乳糖酶,可明显缓解症状,当宝宝腹泻逐渐好转时,乳糖酶可以逐渐减量到停用。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可以在每次配方奶粉喂养前添加乳糖酶,或者换用无乳糖奶粉。
九、乳糖不耐受症服用益生菌有用吗?
有用。研究表明多种益生菌与乳糖酶有关,能促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迁移替代病损的绒毛上皮细胞,有利于乳糖酶的恢复及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目前市售益生菌已很普遍,可在饮食基础上辅助应用。
十、乳糖不耐受的腹泻患儿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吗?
不需要,乳糖不耐受的腹泻为非感染性腹泻,应用抗生素不仅无意义,还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症状。
十一、腹泻病宝宝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出现下列任何症状医院就医: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频繁呕吐,不能正常饮食;高热;脱水体征明显:明显口渴、眼凹、烦躁不安、异常哭闹、精神萎靡;大便带血;年龄小于6个月、有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要学习更多育儿知识敬请扫描下面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复方白芷酊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xhfxyy/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