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又称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増多,粪便稀薄,甚至排出的是水样的粪便,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中医认为,腹泻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所致。通过艾灸,每次选取以下3-4穴,可以治疗腹泻。
灸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有利尿消肿,温补下元,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补肾益气等作用。神,神气;阙,宫门。穴在脐中,脐是胎儿气血运行的要道,像神气出入宫门。
取穴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灸疗方法: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于旁,手执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疗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15分钟,灸到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疗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中脘穴
中脘穴归属于任脉,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中,中间;脘,胃脘。穴在胃脘之中部。
取穴位置:在身体的中心线上,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约距肚脐上方6横指宽处。
灸疗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灸疗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到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疗功效:健脾和胃
灸天枢穴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主要治疗便秘、腹泻、腹痛、虚损劳弱等。天,天空;枢,枢纽。脐上为天属阳,脐下为地属阴。穴位平脐,犹如天地之枢纽。
取穴位置:肚脐旁开3横指宽处,按压有酸胀感,左右各一穴。
灸疗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灸疗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灸疗功效:疏通大肠腑气,生津而通便。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足,下肢;三,数次;里,古代以里为寸。穴在下肢,位于外膝眼下三寸。
取穴位置:站立弯腰,同侧手糊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灸疗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此穴位也可以自己来做,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灸疗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灸疗功效:去除寒气,调理脾胃,增生气血。
灸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合,结合;谷,山谷。穴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局部程山谷样凹陷。
取穴位置:取穴时,用一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灸治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灸治时间:每次灸10-20分钟,每周灸3-4次。
灸治功效:解表清肺,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附注:桡侧和尺侧在医学上是个方位词。以手掌为例,靠小指一侧称为尺侧,靠拇指一侧称为桡侧。
灸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归属足太阴脾经穴位图,有缓解治疗晕眩、腹水、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作用。阴,阴阳之阴;陵,山陵;泉,泉水。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上髁(kē)下缘凹陷中,如山陵下的水泉。
取穴位置: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在膝盖内侧横纹上方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在该骨的下方和内侧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按压时会感到剧烈疼痛。
灸疗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穴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灸疗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灸疗功效: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注:本文编写材料均来自网络,只做公益分享,如侵权请联我们系删除。艾灸虽好,但也有禁忌,请“阅读原文”,查看艾灸应注意的相关禁忌事项。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xhfxyy/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