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腹泻原因 >> 小孩腹泻原因 >> 正文 >> 正文

新生宝宝腹泻不断,没想到原因竟是这样

来源:腹泻原因 时间:2017-10-24

一些妈妈反映孩子总是腹泻不止,一天要拉好多次大便,到医院检查询问完医生之后,才知道这是乳糖不耐受。妈妈们忍不住的心疼,而另一些妈妈也不禁担心起来,孩子怎么会乳糖不耐受?孩子乳糖不耐受又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始终牵挂在心头,那么现在就让小编带着各位妈妈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孩子究竟为什么会乳糖不耐受?

孩子乳糖不耐受,主要是因为体内的小肠粘膜无法产生足够的乳糖酶,从而无法有效地对母乳或牛乳内的乳糖进行消化。而此时,乳糖会被从小肠直接转运到大肠,在肠道菌的作用下乳糖被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有机酸,导致孩子在食入乳糖大约半小时到两小时内会出现腹胀、肠鸣、腹痛、呕吐甚至腹泻等症状。同时,它的严重程度与个人体质以及吃进乳糖量的多少有关。

除了先天体质外,胃肠道的疾病(如:肠胃切除、肠胃炎)也可能引起乳糖酶的缺乏,造成乳糖不耐受。还有一次性喝奶量过多,或空腹喝奶,都是有可能诱发乳糖不耐症的。

什么造成孩子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而这些也是造成孩子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病因。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而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因人不同,症状也轻重不一。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需半个月到两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孩子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多易与肠炎、牛乳蛋白过敏、婴儿肠绞痛综合征相混淆,宝爸宝妈们可要细心注意了,乳糖不耐受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何,还请妈妈们往下看吧:

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部分患儿肠道气体多,常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患儿有回奶或呕吐。患儿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治疗后腹泻好转。肠绞痛少见,常发生在病程中,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

孩子乳糖不耐受该怎么办?

1.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如果大便次数不多且不影响生长发育,无需特殊治疗。若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则需饮食调整。如果急性期伴脱水时则应首先静脉或口服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

2.可先用无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为基础或以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乳),待腹泻停止后再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喂哺次数,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

3.与牛乳蛋白过敏不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与摄入的乳糖量成正比,因此很少需要从饮食中完全去除,而牛乳蛋白过敏是不依赖剂量的,即使是微量的抗原也可引起典型的症状。

替代食品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1.无乳糖配方奶或鲜牛奶

在婴儿配方奶的成分中以麦芽糖或葡聚糖类替代乳糖的无乳糖配方奶粉,其中蛋白质、脂肪和其他成分仍保留配方奶成分。无乳糖鲜牛奶是在饮用前加乳糖酶于鲜牛奶中,将鲜牛奶中的乳糖消化分解,然后饮用。

2.豆乳

以黄豆为基础经特殊制造的配方奶称黄豆配方奶,黄豆不含乳糖,蛋白质以黄豆蛋白为主,另加甲硫胺酸和牛磺酸。这种配方豆奶虽与未经特殊制造的豆浆和黄豆粉不同,较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但也不宜长期服用。

3.谷类或麦类食品

满3个月后的患儿可添加谷类或麦类食品,对腹泻不很重者多能见效。

4.酸乳

在新鲜牛奶中加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乳,部分乳糖已分解成乳酸,成为少乳糖制品。酸乳应保存在0~10℃环境中,且不宜超过14天,饮时不必加热,但对不习惯冷饮的患儿可稍加温。未变质的酸乳不应有气泡和酵母味,表面不应出现霉菌或霉斑。另有乳酸杆菌奶粉,加水冲成牛奶后,放置在温水(40℃)中4~6小时即成为酸乳。

-End-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会及时删除。

柚子达人招募开始啦!如果你是一位准妈妈或者妈妈,只要你爱育儿,爱交流,乐于分享,赶快申请成为柚子达人吧!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pengmignde.com/xhfxyy/957.html